倩Sur的回答
接触过很多中青年心梗的患者,如果抽烟、饮酒、熬夜,长期的焦虑和失眠,都会影响心脏健康。再加上长期不锻炼,运动耐力差,偶尔参加个集体活动就喘的不行,要歇上好些天。尤其是肥胖、久坐、长期喜欢熬夜的年轻人,猝死风险会增加。
比如经常有报道:学生体能测试的时候猝死、年轻职员连续加班猝死、中年人饮酒/K歌/熬夜猝死。
另外一方面,高强度的运动以后,特别在夏天,一身大汗,冷空调对着吹、喝冰水、甚至洗冷水澡,会很容易诱发年轻人急性心梗。
比如之前的新闻:
如果你还有对中学时期体能测试或者运动会有印象,那你是否还记得口中的血腥味么?
实际上,在高强度的体能运动训练中,部分人出现的心悸、胸闷、呕吐等等......也是运动性心肌损伤的缘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情况。
所以运动的时候,我们要做到既适当控制心脏负荷,防止运动中心脏的病理性转变,但又不能因噎废食,影响身体运动能力的提高。
还有的心梗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因进食大量含高脂肪的食物,血脂浓度突然升高,血黏稠度增加,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梗。特别是吃夜宵,好多次在急诊碰到宵夜啤酒后急性心梗、或者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这些都是可能要命的!
此外,病毒性心肌炎——一些看似流鼻涕、打喷嚏、嗓子疼的小感冒,拖延治疗、受凉、劳累和熬夜,都会大大增加猝死风险,如感冒十天半个月讳疾忌医一直拖着、感冒了还加班加点熬夜工作、违反昼夜节律深夜工作、拖着病体剧烈运动、感冒还外出吹凉等等,都会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之前有报告:快递小哥病毒性感冒,因为要养家糊口淋雨送快递结果途中猝死;之前还发生了高以翔在晚上录制高强度户外真人秀猝死的悲剧。
如果你自我感觉——劳累、胸口痛、胸闷、恶心、视力模糊、喘气费力,以及曾经的病史——有心脏疾病、病毒感冒、有心源性休克的经历,都能提示“猝死“的风险,请一定提高警惕。
当遇见家人、朋友出现“猝死”的情况时,应即使拨打120;让患者就地平卧,严禁搬动;如患者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注意不要因为长久联系家属而占线,导致医生联系不到你。
但大家也不用焦虑,不管是心梗、中风,离年轻人都不远,但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1990~2010年间,发达国家的卒中发病率每年下降10%,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卒中发病率却每年上升10%。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预防。如何避免中风,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有详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