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斌医师的回答
这一刻,我觉得自己能与石家庄老百姓感同身受,我能体会到他们的忐忑不安,希望我们能够多包容一点石家庄,包容他们的探索,给他们多一点时间,那儿有我们的希望,也多多包容从石家庄回来的学生和乡亲,给他们最好的安置。
从真实世界看,以中国香港,越南为例,比较可行的平稳过渡到开放的办法就是逐渐减少核酸检测的量。
这类单链RNA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icon,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太高,所以你不做核酸,当地临床医师就可能察觉不到,例如阿富汗、孟加拉国、老挝,或者非洲。
我查了一下,就连老挝的医院都没有出现与新冠相关的医疗挤兑,但是如果一边逐步开放,一边大规模做核酸,就可能会发生医疗挤兑,因为会引起恐慌,恐慌与偶合症一叠加,有症状、无症状的都拼命会往医院挤。
如果没有核酸检测,医师该怎么面对这类疾病呢?
其实面对季节性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Eb病毒这类自限性疾病icon,医师接诊这些病毒的程序是一致的。
若症状很轻,处于无症状感染或者轻症状态,患者基本是不会来医院的,就去药店买一些药物,几天就好了,轮不到医师处理。
一般来说,患者几乎都是比较严重了,例如出现中热以上,或者迟迟不愈,才会来医院就诊。
接诊呢,若是中医,那么就是望闻问切,综合判断,然后辨证分型,用一些对应的中成药,或者中药汤剂。
若是西医,那么就是视触扣听,体格检查,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C反应蛋白,如果肺部闻及干湿性啰音,或者肺部呼吸音粗,就加一个胸部X光,如果没有闻及干湿性啰音,或者其他病理性呼吸音,患者以卡他症状为主,就上一些广谱抗病毒药,或者进行一些经验用药,若发烧,就物理降温,或者用一些解热镇痛药 ,例如布洛芬口服液,或者复方氨林巴比妥,多数时候,会经验性地用一些抗生素,避免复合感染,病理、检验条件比较好的医院,可能会等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结果出来后,再用抗生素。有的时候,也会用到糖皮质激素。
一般情况下,这样处理下来,患者几天就好了,若患者持续发烧,症状反复,那么就需要做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或者做一个头颅、肺部的CT详细看看,部分人群可能还需要做骨髓穿刺术icon,这个过程中,如果涉及到烈性传染病,就会上报,送去隔离病房进行隔离。
如果患者有并发症呢,那么就处理并发症。
这套方案我们把它叫“分级诊疗体系”,也是几万年来,人类应对疾病的经验沉淀,分级诊疗是自限性疾病的天然克星。
我查了一下数据,从今年5月14日开始,越南每天新冠导致的死亡人数再没有超过5人,多数时间是零死亡,张文宏说这个病毒越来越稳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外一个国家,缅甸,从今年5月14日起,每日死亡数据再没有超过6人 。
新加坡5月14日以后也是长期在个位数徘徊。
就连人口最为密集,医疗最为落后的孟加拉国,死亡人数也是在个位数浮动。
巴铁呢?巴铁依然也是个位数,丝毫没有任何反弹的迹象,一个国家如此是偶然,那么如果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呢?
上面基本都是亚洲穷国(除了新加坡),那么来一个富国怎么样?科威特够富吧?长期在0-3之间徘徊。
那么,最穷最穷的亚洲国家呢?来了,阿富汗,长期不过10,医疗根本不挤兑,医院甚至缺病人,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