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反式脂肪酸」引网友关注,媒体评长远来看摆脱它是必然选择,它存在于哪些食物中?有哪些健康风险?

Dr老爸的育儿经的回答

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反式脂肪酸,转发过来。

春节过后,家里的某些零食,可以扔掉了。。。

春节期间,孩子们往往会收到一大堆零食。

其实,一年就一个春节,偶尔放开一次,吃点零食,也无需小题大做。

但是,作为一名时刻关注孩子健康问题的儿科医生老爸,怎能放过这堆零食!

于是乎,我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了一遍小熊的零食后发现:有的,应该扔掉!

问题来了:

哪些该扔掉?

为什么要扔掉?

请大家也拿上放大镜,甚至显微镜,先随我检查去吧:

v2 feaa73e2c6b81a0736eefbece138d5ad 1440w

01

大检查

首先,看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

v2 73955642652b56bd32fc9bd7ba4ed8ff 720w

表格上有一栏,叫做反式脂肪酸

如果含有这种成分,建议扔掉!

如果含量为0,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它,我们还需要看看配料表:

例如这个:

v2 98bcd54f91d70f7138f1c04b3a76f461 1440w

配料中标注有氢化植物油的,也建议扔掉。

或者这些:

v2 5c1ae81dfccc9674455552e8454cd5f6 1440w

v2 059587a4dfd03a5f8a4ee6b30656444a 1440w

v2 c4878f13e104a55d027a3865cc064fe9 1440w

v2 838f6290a82fdb612314d7861041dd16 720w

标注有植物奶油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的,都建议扔掉。

最后,再找找配料表中的这个字样:

v2 d256acf3f8472d0df24d906c62a34d71 1440w

配料中有精炼植物油的,即使不扔掉,也建议尽量少吃。

好吧,经过这一番找寻,估计小朋友的零食已经被扔得差不多了。下面,说说原因:

为什么要扔掉它们?

02

反式脂肪酸

健康的饮食应该少吃脂肪,也就是少油,这一点大家应该都知道。

油脂摄入过多,后果是什么,都懂:

v2 6e1f401f781f84cc07faac7d36e98d8a 1440w

不过,脂类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是机体第二供能营养素(第一是碳水化合物),有多种生理功能,也不能不吃。

尤其是儿童,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占婴儿摄入总能量的44-48%,很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摄入脂肪的比例可逐渐下降,年长儿约占摄入总能量的25-30%。

所以,两岁以内,一般不特别限制脂肪的摄入。

我们食用的脂肪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多呈固态,如猪油、牛油等动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较多。

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多呈液态,如花生油、菜籽油等植物性油脂,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我们不应该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因为这是心脏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而且,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多含于植物油中,如玉米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等。

所以,一般来说,植物油才是好油,吃油应多吃植物油

某些地区有这样的风俗:生了孩子后,月子期间要多吃猪油。据传说,猪油白白的,所以能把母子养得白白胖胖!

这完全不科学、没依据!照此逻辑,多喝点粉刷墙壁的白涂料岂不会变得更白?

不过,植物油虽好,在某些情况下,却不好了。

一般有三种情况:

1、氢化植物油

为了防止食用油脂的酸败、延长保存期、保持食物的外形、改进口感等,上世纪60年代,国外兴起了油脂氢化加工的生产工艺。我国也于80年代初引进了该项技术,并应用于食品工业。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一些化工手段将植物油加氢硬化,从液态不饱和脂肪酸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饱和脂肪酸。

但是,处理过程中,植物油中的一部分不饱和脂肪酸从天然构架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了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如图:

v2 67b78ec53c5af26ce66ce5d8efcec448 720w

这是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因加工工艺的不同,氢化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有很大波动,一般占油脂含量的8%~70%。

2、精炼植物油

天然植物油在进行精炼脱臭处理时,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某些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反式脂肪酸。

所以,精炼植物油中,也含有反式脂肪酸。

3、烹调时油温过高

烹调时油温过高(>220℃)也可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所以,油炸食品,特别是反复用油,也含有反式脂肪酸。

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外,天然食物中也可能含有少量反式脂肪酸。

例如:在反刍动物,如牛、羊的胃内,某些微生物能产生一些反式脂肪酸。

所以,牛奶、乳制品、牛羊肉的脂肪中也可发现反式脂肪酸,不过含量一般较少。

03

有何危害?

反式脂肪酸对于我们健康的危害,可谓罄竹难书!

1、生长发育

抑制生长发育,特别是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不良影响。

而且,如果母亲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它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幼儿体内,使孩子被动摄入。

2、心血管疾病

有meta分析研究表明,每增加2%的反式脂肪酸摄入,冠心病的发病率将增加23%。

具体的机制有三个方面:

(1)反式脂肪酸可升高血脂水平,使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增高。

(2)反式脂肪酸具有很强的全身致炎作用,而系统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3)反式脂肪酸可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3、糖尿病

反式脂肪酸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其摄入水平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相关。

4、另外,多项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与老年痴呆、癌症等疾病,也存在关联。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粮农组织(FAO)在2003年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的预防》中建议:

为促进心血管的健康,应尽可能控制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最大摄取量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粮农组织(FAO)再次共同发布报告《人体营养中的脂肪和脂肪酸》,表示:

有确实证据表明氢化油中的反式脂肪酸能够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考虑到膳食分布和高反式脂肪酸摄入人群的危险,应对1%的最大摄入量进行调整。

所以,反式脂肪酸,越少摄入越好!

04

我们的现状

2007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国居民要尽可能少吃富含氢化油的食品。

同年12月发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规定:反式脂肪酸含量可标示在“脂肪”栏目下,当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1)时,可标示为“不含反式脂肪酸”

(请仔细看看这一条,不含的,不一定是没有

2010年4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国家标准颁布,明确规定“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总脂肪酸的3%”

2011年颁布并于2013年1月开始实施的强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也明文指出:“营养成分表中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所以,市面上在售的预包装食物,其包装上一般都注明了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或者,看看营养成分表,也能大致判断。

如果忘了怎么判断,可以先了解一下哪些食物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再给大家提个醒,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主要是加工食品,以下品类,都要注意:

饼干类:如夹心饼干、威化饼干、曲奇饼干

糕点类:泡芙、蛋糕、派

糖果类:代可可脂巧克力、太妃糖、奶糖

面包类:汉堡、比萨、奶油面包

膨化类:薯条、薯片

饮料类:奶茶、速溶咖啡(植脂末)

反复油炸的食品

当然,上述食品并不是一定含有反式脂肪酸,具体请看营养成分表配料表,可以翻到本文前面,再次回顾一篇。

最后,也请各位长辈以后不要再给小孩子乱买零食了,直接给红包多好。

总而言之,反式脂肪酸这一问题,大众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关注度较小,但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v2 929ed8fc68b3b0e2989b24f84f80c14f 720w

v2 ee3a5e2f6d71229ffabb753bc2d16040 1440w

参考文献:

[1]田雨,赵连成,反式脂肪酸与人体健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0(12):894-898

[2]宋伟,杨慧萍,沈崇钰,等,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及其危害[J].食品科学,2005,26(8):500-504

[3]宋昆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港媒拿反式脂肪酸做文章令人遗憾[EB/OL].(2013-07-09)[2014-04-02].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7/09/c_116469601.htm

[4]WHO FAO.CodexStan72-1981 Standard For Infant Formula And Formula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 Intended ForInfants(Revision2007.Amended2011)[DB/OL](2008-06-04)[2014-09-25].www.codexa liment arius:net/down/standards/288/cxs_072e.pdf.

[5]成旋.看清强制标识-反式脂肪酸[DB/OL].(2012-04-27)[2013-10-20].news.hexun.com/2012-04-27/140895685.htm.

[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

[7]卫生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

[8]Saunders D,Jones S,Devane GJ,Lake PJ,Paulin SM.Transfatty acidsin the New Zealand food supply[J].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2008,21(4):320-32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1076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