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小学霸的回答
根本何在?还不是房地产闹得,辛辛苦苦一辈子就为了房子,一场金融游戏让很多人负债累累!想停根本停不下来。
什么是击鼓传花?
房价的高低,取决于有没有接盘侠。
如果,这个价格,在交易的时候,没有人接盘,那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就会终止,也就是价格出现下跌。
房价涨,无非两种可能性,一个是恶性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超发,水没有地方流了,自然到房地产领域,这个可能性不大,毕竟通货膨胀,不是光房价涨,所有价格都会涨,应该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一个是炒作,或者是严重的供需关系失衡,比如大城市,人口多,需求大,房价继续涨,还有一些学区房,房地产和教育高度捆绑,也会助力房价上涨。
那未来趋势是什么?
一线,或者二线学区房,核心地段继续上涨
二三四五线价格下降。
为何?
这个时期,是人口从小地方转移到大城市的时期,我们说过,发展离不开人,人口是人力资本,是根本,房地产也不例外,没有年轻劳动力,房子卖给谁?我问你70岁,或者80多的老年人会买房吗?根本不会!只有二十,三十,四十是重点消费群体,为何?因为面临结婚,或者面临改善环境。2022年,我们提前步入人口负增长时代,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人口净减少85万人!
所以整体宏观大致如此,那微观来看,为何二三四五都会下降?
我们看到,现在利率降,首付降,多人还房贷,但是这种隔靴搔痒的方法,刺激房地产消费好像没有太大作用,所有人都在观望!未来也许在税收上优惠,但是核心的还需要等待:那就是取消公摊面积,降低售价!
也就是消费者,在等待真正的让利,根本的原因就是消费者的负债容忍度再下降,我们看到好多人经历疫情,提前还贷款,为何?因为大家对未来预期收入认为不稳定,所以,更多的人不愿意背贷款,三十年负债的游戏,好像没人玩了,击鼓传花没人接了!
那为何房价出现下降的趋势,并且是无法控制的?
继恒大暴雷后,一些更多的新房烂尾楼出现,断供是人们警惕的事情。我们说从恒大五折卖房,那以后房价就出现了拐点。
为何价格下降我们说一下:
从房地产需求端,也就是消费者分析:
1.城镇化率基本上见顶,新市民也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变少。
2022年城镇化率65%左右,发达国家基本上在70%,地还需要种,不然粮食哪里来,所以不可能都到城市,所以能够挖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越来越少,这部分消费的群体越来越少。况且农村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空心化,年轻人都走了,所以可以挖掘的农村进城买房人口越来越少,甚至消失,这就好比煤炭,挖一点少一点,现在挖到了底了,而且不可再生!
2.负债容忍度降低,收入在降低或者不确定性增加。
一场疫情,让很多人明白了,经济学中的储蓄的含义,那就是应付不确定性风险,储蓄率持续走高,也是情理之中,人们不会把储蓄拿出来消费,为何?设想一下,一个病人没有钱,没有任何一个医院会收留你,这就是储蓄的含义。
所以买房子,开发商,银行,土地收入是获益的,而消费者已经不再想背三十年负债,谁也不想加杠杆了,那在收入下降或者不稳定性变大情况下,没有人会买房!
3.人口结构的改变,或者说老龄化
受到计划生育影响,独生子女是适婚年龄人群,基数选小于60后,70后。
80后基本上该结婚的都结婚了,剩的要么是条件不行,要么是挑剔的,所以这部分人结婚买房的概率比较小。
90后,0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基数很小了,所以这么多的楼,接盘侠太少,消化不了,而老年人不可能买房,他们老了,反倒是老房子的一楼,二楼非常火爆,没人买新房。
4.新的婚恋观念。
不得不说,作为90.00后的婚恋观大不相同,追求独立自我,所以整体首婚年龄推迟了很多,一些大城市甚至30周岁。再就是这部分群体里,还有少部分不婚族,同性恋,丁克,长租房族,不买房族,或者有一部分人会被剩下无法步入婚姻,所以买房遥遥无期!
也就是房地产和婚姻高度捆绑的情况,好像不存在了,因为这部分人选择晚婚(开发商拖不起,房价拖不起),不婚(直接拒绝收割)
5.房价过高,与居民收入不匹配
不得不说,大部分人月入3000,而有的地方县城房价突破了1万(包括公摊面积,实际套内价可能达到1万3),我们说,房价什么是合理的?去掉公摊,实际套内单价和当地大部分一个月收入持平是合理价格,所以现在远远超过收入,很多人望尘莫及。
从房地产供给端分析:
1.预售制,新房的烂尾
预售制的存在让交房存在不确定性,房子没盖好就可以卖,监管资金由于权利寻租问题,腐败问题被转移,所以烂尾楼的形成导致了断供,新房的烂尾楼,让信任度降低,根源其实是预售制,预售制不单单是烂尾楼的问题,还有实际交房与承诺不符合,维权困难,例如之前实际公摊达到50%,当初说的是25%,这种也是预售的问题,设想如果盖好再卖,那你公摊大小,房屋质量一目了然,开发商如果投机取巧,那消费者也不会买。
2.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其实是不合理的消费规定,公摊面积的界定,以及乱象从事,缺乏监管,开发商想定多大就多大,其他国家或者香港都是实际套内销售,公摊面积,就像是高楼背后的阴影,躲在暗处,蚕食消费者的利息,见不得光,公摊面积实际上剥夺了消费者一个卧室,把本该属于消费者的卧室还给他们,一直没有做到,虽然这些年一直有人提议取消公摊,但是基本上也是口号,主要原因还是,取消公摊会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3.信息的不对称,过高的交易成本
信息的不对称,是多方面的,举个例子:房屋的备案价查询很多人不知道,销售也是讳莫如深,其实这个是有方法的,但是很多不知道!
开发商新楼盘抵押的状态,未知!
也就是为何很多人买新房迟迟无法办理房产证的原因,有的人买新房前,实际上这个房子,开发商为了拿贷款,已经把房屋抵押给银行了,但是他们把这个卖了,而消费者买之前无法直接查到这个房是不是在抵押状态,实际上这个房子,银行才是第一权利人,一旦开发商无法偿还贷款,那银行有权利拍卖住宅,而买房人由于无法办理房产证,自己的血汗钱竹篮打水一场空,花了钱,最后房子也没得到。
更有甚至,还有的开发商直接把楼下面的土地抵押了,那整栋楼都无法办理房产证,或者整个小区都不能取得产权!
所以有人干脆买二手房,但是二手房里面,中介的存在,其实是提高了交易成本,主要是高额的中介费,并没有上线当地的官方二手房交易平台,而且二手房市场里面,规定的二年,五年等税费,其实也是提高了交易成本,变相弱化了二手房的流动性,所以交易成本太高。
4.无序扩张,库存太大
一些城市,开发商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为了挣钱,无序扩长(不结合当地人口结构规划),导致大量新房库存,有的地方成为鬼城,这么大的库存,面对越来越少的消费者,肯定无法消化,之前的涨价去库存现在已经不灵了,所以供给太多,需求越来越少,你说不降价怎么卖?
5.高负债运营
拿地贷款,盖楼房欠工程队,卖请销售公司没钱继续贷款,只有卖房后回款再还债,中间任何环节出问题,房子就会烂尾。
开发商更像是一个中介,用银行的钱,背负债去盖楼房,他们没有用自有资金去运营,所以房地产风险和金融风险高度捆绑。
6.房地产销售的乱象
团购费,茶水费,一直没有人去管,这都是坑人的东西,无论是团购费,还是茶水费,都是不会纳入购房合同里面的,这个属于是私下的收费,开发商或者销售公司(其实就是替开发商销售或者宣传,拉客源的机构,说白了就是中介)会给购房人出个收据,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一旦出现团购费纠纷法院不予支持,所以遇到收团购费的赶紧离远点。
所以说这些私下的乱收费,说白了还是羊毛出在消费者身上,毕竟销售公司不可能白白替开发商宣传,拉客源,买卖的不透明,消费者如今不是傻子,买房套路多,让人越来越不信任,最终,坑的还是卖方的信誉!!!
总之,房地产市场要想可持续,要想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必须去除各种不合理制度和乱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这个市场之所以乱,就是各方利息方,都想在这里分得一杯羹,无论是财政,开发商,建筑公司,银行,中介,销售公司等等,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场金融的游戏,到了该转变思路的时候了,竭泽而渔,未来鱼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