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你见过的古生物化石有多漂亮?

作为一名地球科学馆的讲解员,对化石的爱真的是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下面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我觉得很漂亮的化石 [撒花~][多图预警]

前面

@右脸女生

回答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个非常可爱的蜉蝣化石。

v2 6cbd1f367827fa567a83ddc5eb0fa297 720w

这是自然界的蜉蝣。(具体所属不清楚,有知道的欢迎告知~)

下面这就是非常非常可爱的蜉蝣化石

v2 ebaa4239e27d4e516f66c46f6aeb6186 720w

「可爱侏罗短丝蜉」

(Jurassonurus amoenus)

名字就很可爱吧( •̀∀•́ ),他的种名来自于拉丁形容词 amoenus(可爱的),当然,是用来形容化石标本保存完好而且精美。

她跟现代蜉蝣的体型和外观区别并不大,只是体色暗淡,表面具微刺,翅不透明。

蜉蝣这种生物呢,寿命很短,最短的仅仅只有一天,真的是朝生夕死 ,所以苏轼才会发出那样的感慨吧。

下面给大家介绍还是昆虫的一种。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v2 1756b6fd4e5afa1faa933df2f839ec26 720w

「蜻蜓」

(Dragonfly fossil)

产地:辽西

时代:早白垩纪

话不多说,我就问,好看不好看

看到这块蜻蜓化石,我就不自觉的开始哼唱周董的歌~

看着那白色的蜻蜓

在空中忘了前进

(虽然不是那么白哈)

化石可不是只有平面的,下面,介绍一个三维立体的硅化木。

v2 bc420e38b2aea7c884f5e40d5b2dcf8f 720w

「硅化木」

(siliceous wood)

甘肃省博物馆藏

俗话说,朽木不可雕也。

这块“朽木”,可能都有几百万年了,他依然有树木的纹理和结构,但是整体已经被二氧化硅置换,完全是一块“石头”了,你要是非要雕刻的话,那就是石雕了,哈哈。

下面的就是非常漂亮的菊石集合体,经打磨已经作为观赏石了。

v2 d3a4c856b6c8cd2b946d1015927eb304 720w

「菊石」

(ammonite fossil)

产地:广西

时代:不详

甘肃省博物馆藏

这是非常多的菊石集合在一起,然后加工成的艺术品,里面带有螺纹的就是菊石了。

菊石是因为表面有类似菊花的线纹而得名,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和现代的鹦鹉螺是近亲。

下面这个,不是特别好看,但是很少有人注意过,其实它是非常珍贵的植物的根的化石,一方面它难以保存,另一方面,它也非常不容易被发现。

v2 fe96d2734a8ec96240db00e52bc868c0 720w

「植物根」

(Plant root fossil)

其实普通植物的化石,在野外还是比较常见的,我出去实习回来都收集了好多蕨类植物的化石。

下面是之前回答提过的「创孔海百合」,她名字很好听。

v2 27090da747287ae6a27ccd3ddf4c968f 720w

「许氏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 hsui)

产地:贵州关岭

时代:晚三叠世

甘肃省博物馆藏

我就再补充说一点吧,大家一听海百合,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百合花吧,但是海百合跟百合花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海百合不仅不是植物,还是一种生长在海底的肉食性动物,你看的出来吗,虽然她看起来很柔弱,但人家可不是吃素的。╮(╯▽╰)╭

下面的化石简直就像是一副画一样美啊!

v2 7c6d1ce6739ed9833df3d3e0acacc7a5 720w

「凌源潜龙」

(Hyphalosaurus lingyanensis)

产地:辽西

时代:早白垩

甘肃省博物馆藏

凌源潜龙为水生爬行类动物,特点就是脖子和尾巴特别长。

潜龙与鱼与龟,怡然自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有一次在讲解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问我,它脖子那么细,怎么吃东西呢?

这个问题,,朕还真的回答不了[二哈]

下面是狼鳍鱼。

v2 8bab8779c57850a1b28e073b003d2702 720w

「狼鳍鱼」

(Lycoptera sp.)未定种

产地:辽西

时代:早白垩

甘肃省博物馆藏

讲解的时候,有人看到狼鳍鱼的化石,就会问,这真的是化石吗,怎么看上去像画的一样?

确实,狼鳍鱼的化石,就像一副中国古代的水墨画一样。倘若你仔细看的话,甚至还能看见它们微微张开的小嘴上的一排排小牙齿(现在的食人鱼?),那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long long age),辽西地区曾是一片海洋和湖泊,那里生活中很多狼鳍鱼。有一天,突如其来的火山喷发惊动了水中的鱼儿,它们纷纷逃跑。但是为时已晚,强烈的火山爆发喷出的热焰烘烤的狼鳍鱼无处可逃,伴随着火山喷发飞射出来的火山灰降落在湖面上,鱼儿使尽浑身力气也没能逃脱,最后就被灼热火山灰覆盖起来。由于火山灰的细密,加上高温作用,鱼儿被紧紧地包裹起来,后来,随着地质变化,上面又盖上了时代较晚的地层,光阴消逝,被火山灰紧裹的鱼儿就形成了化石,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紧密排列的狼鳍鱼化石,是自然界的一场灾害留给我们后人的一段远古精彩故事。

再来一副密集的狼鳍鱼“水墨彩绘”。

前!

方!

高!

能!

[密集恐惧症慎入!]

v2 bfa34b2feea85b5bdfcdf2765734c2cc 720w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真的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哦 (๑^o^๑)

敲黑板!

划重点啦!

最后最后最后上镇答案之化石

中华震旦角石!

v2 9b81bd2050832253eac6f57d80f21dcb 720w

「中华震旦角石」

(Sinoceras chinense)

产地:华南

时代:中奥陶世

甘肃省博物馆藏

中华震旦角石,很多人第一眼看见,都不相信这是动物,其实这个宝塔状的化石只是它的壳体,震旦角石是一种无脊椎动物,也是肉食性的,很凶残哦。

因为外形很像宝塔,所以又叫宝塔石,坊间传说可以消灾驱邪,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PS:最近在看《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看到名字带有中华的我就激动。

附一句与本答案不相干的话:

今生不悔入华夏,

来世还生种花家!

看我写了这么多的份上,点个赞吧~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