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点倾城的回答
看了一下专家的访谈,有些地方返乡过年估计是不可能了。
农村地区脆弱人群数量多,医疗卫生能力不强,人员物资不足,这是客观存在的。
过去三年,我国农村疫情防控最主要的工作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使得医院、医疗端的压力减轻了。过去零星的疫情中,上级医院能够派人支援,基本上还应付得来,但是未来几个月,尤其是春节期间,疫情可能会全面扩散。
在国务院的文件中,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加强城乡之间的医院“结对子”,但是城市医院很有可能自顾不暇,乡村最后还是只能靠自己,因为所有的医护都是满负荷运转。
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设置,原则上发热门诊要24小时正常运行、开放。
一句原则上,就很有操作空间了,谁来决定何时运行开放?以什么标准执行?
而且即使24小时开放,在后疫情时代,新冠与病毒感冒的双重夹击下,基层卫生院还是满足不了百姓的就医。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的一位老太太的求医之路,就是农村目前医疗紧张的真实写照。
从12月12日晚上晚上开始,金英就一直高烧,但直到12月13日下午5点,仍未吃上如布洛芬片一类的退烧药。这位59岁的老太太,甚至不知道自己感染的是新冠病毒。“一直都以为是感冒。”金英的老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染病前,他和金英都没离开过村子,更不会想到,自己的老婆会感染病毒。
金英此次就诊的神垕镇中心卫生院,医院共有职工85人,但其中执业医师只有18人,20名护理人员,99张开放床位,而全镇常住人口有7.3万人(2020年数据)。
在春节返乡还未启动之时,目前接诊的发热患者,已经让医院人满为患,一旦在外务工人员陆续返乡,新冠病毒的波及面迅速扩大,其就诊压力可想而知。到时患者要等到一片退烧药,可能就不是5个小时,而是得好几天了。
第一财经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神垕镇的8家药店内,均不再销售布洛芬、连花清瘟胶囊。“本来也没几盒,早都卖空了。”其中一家药店的店员说,至于什么时候能进货,则连她也不知道了。当地民众最终不得不失望离开。
农村防疫的核心在于“防控”,“防输入”比“防扩散”划算。
从防控的角度看,在高速路口安排专门的人员值班,县城乡镇内部正常生活。在进入乡镇的主干道派乡镇干部值守,利用现成的人力资源,十几、二十个人就能守住一个镇几万人的健康,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很难排除有些地方为了保证目前尚在乡镇的人员的安全,一律禁止在外人员返乡!
在我国这样的城乡二元制下,资源其实是优先保障城市的,城市里你都买不到药,回村估计更不可能!
所以,今年大家尽量还是就地过年,城市里毕竟资源相对丰富一些。
一个月后的返乡潮,会导致乡镇人员流动大、人员聚集等,各方面都是有利于疫情传播,很多基层和地方政府也在做准备应对预期的感染。
乡镇卫生院和村医有优势,服务的都是本地熟人,虽然可能出现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不够,但是熟人传播的可达性信息比较强,医生和村民都很熟,打个电话发个信息问一下,就很好处理。
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比较差,所以必须依靠基层组织。“新十条”的要求对农村来说其实是很有挑战的。
有能力的地方,可以提倡外地返乡人员落地后做一下“落地检”,或提倡大家从外地回响后居家观察三天。
总体来说,农村要充分利用最后一个月的窗口期,医疗机构、政府组织和社会心态上都要做好充足准备,防止近期城市的防控乱象在农村重现,利用农村防控优势,落实“新十条”措施,避免短期集中大规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