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漫游的回答
风味人间中说:
世间美食万千,唯有油脂和碳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而"西安味道",就是碳水与油脂的萦绕。
夹馍、泡馍、biangbiang 面、户县摆汤面、肉丸糊辣汤、葫芦头、酸汤水饺、小酥肉等等,每一种都是碳水与油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
但比起面的重塑,八百里秦川牛和羊,在这场美食大戏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回民街你应该一点都不陌生,它所在的区域在西安被称作「坊上」,也就是围绕大清真寺的区域。
这一区域只要到过年,便开始上演「腊牛肉版春运」的盛事。
腊牛肉,号称「西安人诱捕器」,它稀糊烂的口感对我更是莫大的诱惑,甚至我每一次离开西安,都会背一块回来。
这种用红曲粉秘制而成的腊牛肉和馍也很配,将它夹在那热乎乎的白膜里,一半殷红、一半雪白的样子,看着就忍不住的想咬一口,让牛肉的香、肥油的嫩同时攻击我的舌尖,开启碳水快乐的双重奏。
牛肉也是西安肉丸糊辣汤的标配。
胡辣汤,它不是河南的么?
没错,胡辣汤据说最早在北宋那会儿发源于河南,但这并不代表它不能在西安独树一帜。
在西安,人们早上的快乐=肉丸糊辣汤+馍,因为这是蛋白质、淀粉和碳水浓缩而成的“三倍快乐”。
这碗质感浓汤,从外表上看就比河南的略胜一"稠"。
以“头花椒”打底的牛棒骨肉汤,老远就从风云搅动的锅中飘出,刺激着半梦半醒的嗅觉。
走到面前,端起这碗馍在其中颤颤巍巍不洒的汤,你会发现:
在明艳的油泼辣子红与暗雅的棕色汤中除了土豆、莲花白、豆角、西葫芦等各种配菜外,圆滚滚的牛肉丸,就像一颗颗肉球炸弹,在与淀粉、调料糅合下,入口肉香四溢,一弹一跳的进入胃蕾,几颗下肚后,食道里就从静水深流化作滔天巨浪,吸溜吸溜不停的往嘴里扒拉。
还有上面这碗看起来样子极为普通的小酥肉,它的原料也是牛肉。
其实,八百里秦川不仅麦浪翻滚,也孕育了肉用性能居全国五大黄牛之首的秦川肉牛。所以,来西安你躲不开牛肉。
羊肉泡馍可谓是泡馍界的宗师,只要你来西安,定能体验一次因为馍没掰好而被退单的经历。
除了羊肉泡馍,水盆羊肉在泡馍界那也是大名响当当。
这碗装着盛唐诗意风流的美食,可比羊肉泡馍可爱的多,最起码不用自己掰馍两小时。
水盆羊肉是由商周时代「羊臐」演变而来的产物,在秦汉时称为「羊肉腫」,唐宋时又叫「山煮羊」。
以剔骨鲜羊肉、羊骨加桂皮、花椒、小菌香、草果、精盐、味精烹饪而成。
一个瓷花大碗里,飘着波光粼粼的油星,上面还点缀着芫荽葱花,像极了我们山东济南大明湖畔上,夏日里那湾清湖里的青青荷叶。
每次在西安端起这碗啜饮一口微烫的羊汤,几缕粉丝便开始顺势而下,再加一块酥软轻薄的羊肉,放入酥香的月牙烧饼里,吃的我和张小敬那是一模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如果把水盆羊肉的羊肉换成羊血,就变成「粉丝羊血」;而把馍换成面,则变成了「羊血饸饹」。这两种都是本地人秘而不宣的美食。
还有一种叫「辣子蒜羊血」,算是粉汤羊血的姊妹,它将油泼辣子和吃面配蒜这两大特色完美融合,让人越吃越亢奋。
除了这些,西安的「酸汤水饺」、「灌汤包」也都是牛、羊肉馅的。
所以,在麦香萦绕的西安,牛与羊也拓展出属于它们西安美食版图。再说了,被甘、宁、蒙、晋这些吃牛羊大省围着,怎能不耳濡目染呢?
想去西安吃美食的,记得收藏好下面这份我整理的 45 种西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