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好心的回答
南山必胜客这个操作太可怕了!
如果说你和某个人的关系不想让人知道的程度,可以算作是一种“隐私”,不会公开,不会谈论,不会承认。那么通常来说,你和这个人之间的联系,也只剩下“微信好友”了,它是这层社会关系的最后证明。世上若没人知道你俩该是好友,那么至少你们互有微信号,不然总不能是靠托梦来确认你们有联系吧?
微信这种对生活嵌入度极高的软件,其底色就是隐私载体。
而南山必胜客在南山弄出了一个“微信好友不是隐私”的裁定。
这也太“方便”了吧。
只有文字内容是隐私吗?抱歉,隐去名字之后,反而只是个树洞。
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掌握了一个人所有的社会关系,那就离掌握这个人没多远了。
12亿月活的互联网基建能囊括多少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的掌握可以对我们影响多深?
恐怕不是现在的我们能想象出来的。
单说隐私,这一招说不定是撬动你所有隐私的杠杆!
比如你有隐疾,你有病友群。
你服某种药,你有“药神”的微信号。
你加了六个隆胸的医美销售,然后拍着自己胸前的两块肉说那是真的。
你不想让人知道你做丧葬一条龙的,可看了你丧葬品供货商好友,从骨灰盒、墓碑、随葬品到花圈,你想说你是做饭的大厨,到也有人信?只要看到的你人际关系,甚至能把你这套流程学会。
无论你做什么,都可以被人际关系定位。
更何况现在我们工作和私生活常常弄两个微信,哪怕在公司不会打开对话框,也不想在公开的环境中让别人看见那一串名单列表。无论昵称、排序、头像,乃至这个人在列表的存在,都是不想让外人知道的。
如果你说王先生的微信好友里所体现的社会关系,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所以没判侵犯隐私,好。
那就可以借这件事定性为“微信好友不算隐私”了?
偷翻别人日记本,发现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东西,于是不算侵犯隐私?
微信好友列表可以说承载着中国人最私密的社会关系信息。要是把这东西定性成一种可以随便调阅的私家财产,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个人数据算是我自己的了。
而且这官司打的....重点在哪?
看到管辖异议我就乐了。
哈尔滨香坊区法院判王先生胜诉,腾讯就换地方打,被驳回就继续上诉,直到把案子搬回家。
这官司打的不是法庭辩论,而是辖区争夺战。
换辖区提高的胜率比换律师强多了,南山必胜客是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