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脐二橙的回答
我觉的主要是熊家长的锅。
大过年的,你带年幼的孩子来看《你好,李焕英》,什么意思?
是真的来观影体会母子(女)感情,还是借机教育一下?
根据题目描述在电影院的表现看,教育也不成功,因为这几个孩子压根儿不想看。
他们为什么跑到台上去?
因为《你好,李焕英》的感情太细腻,欣赏这部电影需要比较高的共情能力,成年人有这样的体会和追忆,这几个孩子有吗?
他们或许尚未理解生死的意义,根本不信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一天也会去世,离开他们。
所以,不是他们想闹,是真的太无趣了。。。
于是,第一个孩子上去了。接着破窗效应发生,更多的孩子上去了。
如果是正常的家长,这是应该立刻上去将孩子带离,如果孩子执意不愿待在影院,也应该分派人少将孩子带出影厅,避免干扰其它人观影。
然而,这次影厅的几位家长并没有,他们放任了这种行为。
往小了说,他们或许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干扰到荧幕,毕竟影厅的座椅远高于舞台。
往大了说,他们是希望别人也像他们一样,容忍自己孩子的任性行为。你还不能问,问就是不过是个孩子,有没有爱心?
孟子都无法相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会被这些人脱口而出。
孩子是天真烂漫,大人是真心没脸。
那么,作为家长,下次再碰到这样的事情,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应对呢?
1.请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
如果你想带他去看电影,确保他也感兴趣。如果他的确不感兴趣,但你又想看,那你可以找机会自己去,不要带他了。
像今年春节,孩子们不爱看李焕英,但是如果换了《熊出没狂野大陆》、《新神榜:哪吒重生》,那影厅决对是另外一种景象。可以交换一下嘛,跟孩子商量下,先看一场他想看的,然后请他忍受下,看一场《你好,李焕英》。
2.改变环境,同时满足你和孩子的需求。
现在观影渠道比较多,影院当然是最好的,也最有仪式感。但是作为家长,我们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随着这几年电影行业的改革,有不少电影在网络是可以同步点播。今年大年初二的时候,我在家称孩子睡觉的空挡,花6元点播了《发财日记》,投影仪打在墙上,效果也是杠杠的。
如果想要爆米花,可以外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