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中人的回答
这个是裴钢他们那篇的功能数据,给人印象就是这数据太漂亮了。
这个是张曙光说的他们那篇。远没有裴钢他们那篇那么确定。
张曙光这篇里的引文我看了几篇,大概一半不是全部,我觉得意义不大,在自然界,发现几个截短的废蛋白通过几个不够clear-cut的证据说故事都不太好。
裴钢他们那篇实验设计比张用来举例的那些要好的多,中间删掉了72个跨膜的氨基酸,最后结论是对下游激活equal.
这个实验不难重复,最简单的就是崩废话,直接拿相同的东西重复,重复出来让饶毅道歉,重复不出来撤稿,多简单的事,何必拿一堆东西把水搅浑。
这么说吧,饶毅的博士导师Lily Jan搞了一辈子膜蛋白,虽然这件事把Lily扯进来不合适,但是我猜饶毅肯定不是胡咬的。在生物实验室,很多东西都是凭良心,瞎j8贴图已经属于最低劣的作假了,你查再多原始数据,良心是坏的有个蛋用呢,你用有原始数据和实验记录验证是否学术不端就像单纯用病例来解释医疗事故一样,所以科技部那种套话没啥意思,你就用大家共识的简单质朴的验证办法就好了。
这个时候,大家都想看到结果,把水搅混或者泛化问题都是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