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最后一天与2021的第一天加起来开了188.2公里路,刚刚到家就看见了这个问题……
简明扼要的说一下,Model Y之前预售的四十万价格显然是在保Model 3销量,其他答主说这是“羞辱性定价”没有任何问题,这就是以王者姿态藐视市场,并不在意提前积累订单、而是对尚未上市的产品实力很有信心,临上市再发实际价格也不迟的赢家姿态;
Model Y能降到多低?Model 3能多低,Model Y就能多低;
Model Y甚至可以做到与Model 3同价,让消费者自己去选择是想要一台轿车还是SUV,别奇怪这个说法,原因见下:
这个说法适合现在几乎所有的轿车平台衍生SUV,同平台的高坐姿SUV因为已经有一台低坐姿轿车作为平台先发车型,已经分摊去了大部分的投资,而成本其实也高不到哪里去,现在市场上常见高出来的3到5万、甚至更高级别市场更多的差价只是在赚SUV市场的红利,至于有一些厂家说,臣妾的SUV价格真的做不到和轿车一样啊,那只是这些厂家提前将部分额外的红利已经预支、在SUV产品上花了比正常衍生车型所需投入更多的钱(可能是确实多做了点东西比如四驱系统、也可能是因为利润高直接浪费了没好好节约);
至于,Model 3的价格之前是怎么变化的,我就直接引用我很喜欢的一家常年关注分析大趋势产品、市场、技术的新媒体《42How》42号车库之前制作的Model 3中国市场价格变化记录吧,很详细、很值得存着提醒自己特斯拉的成本潜力何在:
说完对价格的看法,再展开说两句吧。
这个价格变化以及行业人士一片哀嚎、围观人士兴高采烈的现状,其实揭示了一个问题,汽车工业现存的开发模式、项目目标制定的逻辑在这个燃油动力与电动化时代转换的时刻,已经呈现出一种病入膏肓的状态;
之前在Model 3降至24.99万元的问题下提到过“特斯拉的核心优势其实是成本”;
如何看待特斯拉Model 3降价至24.99万元,是否说明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这个价格会带来什么影响?
其实究其原本,成本优势也只是特斯拉核心优势的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是推倒重来的开发模式与目标设定逻辑,为什么说是推倒重来呢?那首先得了解一下现存的模式是什么样的。
绝大部分车企日常的车型开发一般都是前代车型的更新换代,当然也会有少部分车企会选择进入一些之前不曾进入的细分市场、也即打造没有上一代产品的全新车型,而这些车型在打造之初,会在规划之中设定项目目标:
灵活变通的车企会在这些目标设定中预留应对市场动态变化的缓冲,例如性能目标设定上高出竞品现有水平一定比例、成本目标设定上相比现款在要求性能超越的基础上保持或降低等等,然而这些思路的核心逻辑依然是——这个市场是宏观趋势不变的、只是在细分目标上逐步演进发生变化;
但在能源形式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刻,这个核心逻辑是要完蛋的;
怎么完蛋呢?我们可以顺着这个逻辑想想这些传统车企的纯电动车是如何诞生的:
这样的三步走结束之后,你是否就能理解EQC、iX3、XC40 Recharge等等车型离谱的定价与明显被特斯拉对应产品甩得远远的性能?
说了那么多现有传统车企的弊病,应该会有人问,你是不是只会指出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呢?
我是 @sunflowerzzz ,本职工作是汽车产品规划,这个行业的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多多少少都能聊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