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的回答
开头极限省流:
好,接下来是云杉的叨逼叨:
早在2020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院士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相较狗、猪、鸡、鸭,新冠病毒在猫上的复制率更高,猫与猫之间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新冠病毒[1]。
同年12月,华中农大金梅林教授、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教授等发现武汉疫情期间,当地的猫也被感染了,部分新冠患者家中的猫咪也存在病毒抗体[2]。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学者们的实验发现,新冠在猫间的传播十分有限,被人工二次感染的猫咪不会再传播新冠病毒[3]。
香港渔护署给新冠感染者家的一只混种短毛猫做了病毒检测,显示为阳性,成为香港首例阳性猫猫[4]。
在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家庭调查中,均表现出了主人将新冠传染给猫猫的案例[5][6][7][8]。
截至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一例猫传人,发生在泰国[9]。
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名为《疑似猫将新冠病毒传染给人Suspected Cat-to-Human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的文章中介绍了这样一个病例:
2021年8月,泰国一对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父子被转移隔离,他们家养的一只10岁虎斑猫猫新冠检测也阳了。
在对猫咪做核酸检测时,虎斑猫朝未佩戴护目镜但佩戴口罩和手套的兽医打了个喷嚏...
3天后,这名兽医出现症状,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而她近期的密切接触者都是阴性,排除了人源感染。
基因检测则显示,猫咪与兽医感染了同一个新冠变种,因此高疑猫传人。
总而言之,在感染新冠这件事上,猫咪基本上是被传染的那一方。
即使是感染的猫咪,排出的病毒量也十分有限,且排出期很短(几天),人类依然是新冠的主要传播者。
在当前防不胜防的大环境下,我们被其他人感染的概率远远超过天天家里蹲的猫咪。
面对猫咪感染,呵护大于过分惊恐地抛弃,才是一个铲屎官应尽的责任。
奥密克戎Omicron (B.1.1.529)作为近期关注度最高的变种,在全球的新冠感染中占据主导地位。
近期一篇发表在病毒学权威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的一篇文章[10],作者团队将新型冠状病毒D614G (B.1)、Delta (B.1.617.2)和Omicron BA.1.1 (B.1.1.529)三种变体在实验室环境下感染猫咪,总结下来:
简言之,感染奥密克戎的猫猫,基本无症状,3天就自愈,如果伙食好点还能因为食指大开而吃胖...
幼猫、大龄猫、术后恢复猫、孕猫、基础病猫等特殊群体,更容易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而导致体内潜伏的疱疹病毒、杯状病毒复发以及一些细菌感染。
另外,目前国内流行的是奥密克戎毒株,但依然有可能感染其他的变体,以及我们也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新冠向着致病性减弱的方向发展。
如果你的猫咪3天仍然有无力、发热、咳嗽、鼻塞、嗜睡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针对新冠通常采用美洛昔康、非罗考昔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这类药物对幼猫等影响较大,需专业兽医指导使用。
很多铲屎官会听信一些流言,认为把人用药应用于动物是安全且高效的。
然而实际上,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对人相对安全,却能造成猫和狗的普遍中毒[11][12][13],且对于小城市兽医非常难处理。
首先正如前文所说,在奥密克戎为国内新冠主流的大环境下,猫的感染几乎是无症状与轻症,短期可以自愈,铲屎官不必太过焦虑。
焦虑这类慢性压力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因素之一,自己这个反应更强烈的人类只有先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猫咪。
另外,在写作过程中我也发现,维生素D的摄入能够减轻感染后的症状[14]。维生素D的补充渠道之一就是晒太阳,这或许是北方小伙伴症状较重而南方小伙伴症状较轻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正在居家隔离,抱着猫在阳台晒晒太阳,给予猫咪充足的食物和水分,足够保证其健康/自愈。
相较于人类的医疗资源挤兑,动物医疗资源的挤兑经常被我们忽略。
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城市,较为专业的动物医疗资源本身就是极度匮乏的,再面临医生居家观察不能上岗等情况,其实更容易出现医疗挤兑。
对于有就医预期的铲屎官,一方面,留有至少2家宠物医院、2位持有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兽医的联系方式;另外一方面,将自家猫咪的品种、性别、年龄、体重、手术史及病史提前梳理好,对于近期发现的猫咪异样尽量记录下发生时间及录存视频便于医生更加立体地诊断病情。
为医生节省时间,也是为其他患猫留出就医机会。
英美的一项调查认为,因疫情导致时间变长的居家生活,使得人与猫的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15],如果你面临居家工作与观察,多陪陪小家伙,一起渡过这必过的沟沟坎坎。
全文共2309字,参考15篇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