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帅是帅天下的回答
我来说下复杂施工环境下的桥梁建造转体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陆路交通运输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在遇到新建大跨度路桥横穿老铁路网的建造情况时,要保证铁路网能正常运行,就无法横跨密集的铁路网,搭设任何用于桥梁建造的支撑。
这就相当于需要凭空造桥跨路。
而桥梁建造转体技术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我们来看下双向六车道,全长135米,重8800吨的主线高架桥,是如何凭空跨越京广、沪蓉、汉丹等9条铁路线的。
施工现场凌晨1点37分
施工现场凌晨2点09分
施工现场凌晨2点49分
施工现场凌晨3点04分
这项桥梁建造转体,创造了转体最不平衡、转体桥面最宽、跨越特等站铁路轨道数量最多,这3项世界纪录。
我们来继续细看这项桥梁建造转体技术的难点。
一,具有极不对称、极不平衡的特点,为世界首例。
转体段长臂端长91.4米,短臂端长43.8米,两端桥长相差两倍多,重量相差3600吨。在极不平衡条件下,传统的单球铰牵引式转体由于要在短臂端施加的配重压力过大,超出梁体承受能力,为此在长臂端距球铰中心26.8米的位置布置弧形轨道梁,并设置前支腿支撑于轨道梁上辅助转体。
二,首创双幅桥梁单球铰整体转体法。
区别于传统的双幅桥采用双球铰同步转体法,双幅桥梁在墩顶采用横梁连接成整体,通过设置在横梁中心处的单个球铰进行转体;同时由于桥面宽达51米,在横梁中心增设了临时主塔,横桥向采用斜拉索张拉体系,解决了横梁的受力问题。
三,首创“齿条齿轮式”转体法。
采用辅助前支撑将转体桥与滚动小车连接,转体时,由两台滚动小车在电动机驱动下沿轨道梁行驶,带动下方齿轮运转,通过齿轮齿条转动带动滚动小车行走,使转体梁转体到位。
相比传统单球铰转体方案,此转体方案更安全、经济、高效,解决了场地限制、不平衡转体等难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