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人的回答
友情提示:此文略长,太长不看的
知友可以直接看最后的总结与建议
该结论的来源是一项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1],在循证医学九级证据金字塔中属于顶级证据[2]——可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要谨慎看待。
关于这项研究的具体信息,问题描述介绍得很详细了,我直接截图放这里:
如果只看以上介绍,是不是觉得还挺像那么一回事?
别急,我们不妨看看作者在论文的优点和局限性(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部分是怎么说的↓↓↓↓↓↓
这边粗略翻译一下局限性(标黄部分):
首先,有证据表明腰围的结果有严重的偏倚风险,因为本研究中的单一试验没有随机化或隐藏治疗组分配给参与者,从而增加了测量效应的偏倚风险。
其次,有证据表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LDL-C、HDL-C 和甘油三酯存在大量无法解释的异质性。在 HbA1c 中也存在大量异质性的证据,但部分原因在于亚组分析以及在敏感性分析中删除了一项研究。因此,由于存在严重不一致性,这些结果被降级。
第三,有证据表明腰围、载脂蛋白 B 和 ALT 存在严重间接性,因为每个结果的分析只包括一个试验。
第四,体重、腰围、SBP、DBP、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LDL-C、空腹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IL-6、TNF-α、尿酸和 ALT 均存在严重不精确性的证据,95% 的可信区间与最小重要差异相符。因此,这些结果的临床微小影响无法排除。
最后,当通过修剪和填充法对研究进行归因时,有证据表明空腹血糖的发表存在偏倚,这改变了研究结果的显著性。SBP、HDL-C 和空腹甘油三酯也存在发表偏倚的证据,但没有降级,因为通过修剪和填充法对研究进行归因分析并没有显示出发现的显著性改变[1]。
权衡优点和局限性(框出部分),作者说:
总体而言,空腹血糖、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和 ALT 下降的证据确定性较低,IL-6 和 TNF-α 升高次之,HDL-C 升高的证据确定性较高。其他结果的证据确定性处在很低到很高的范围内[1]。
最后的结论又是怎么说的呢?
粗略翻译如下:
该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表明:食用蜂蜜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和 ALT,升高 HDL-C、IL-6 和 TNF-α。
其中,因为证据的确定性没有下降,蜂蜜摄入对 HDL-C 影响的结论可靠性高,提示现有证据很好地表明了蜂蜜升高 HDL-C的能力。其他结果主要由于在证据方面存在严重的矛盾性或不精确,证据的确定性仅为中低水平,因而可靠性较低。因此,我们仍然需要规模更大的高质量的试验来更好地评估影响。
亚组分析也证实了蜂蜜加工和花卉来源的影响,如生蜂蜜、三叶草蜂蜜、刺槐蜂蜜可促进空腹血糖和总胆固醇下降。分别对蜂蜜的花卉来源和加工进行分析证实了这些益处。总的来说,这些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食用蜂蜜的影响,尤其是花的来源和加工。此外,这些结果并不支持决策者和那些为将蜂蜜定为游离糖,因为适量摄入蜂蜜可能为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提供多种益处。
以上内容大部分是翻译过来的,尽管润色过了,阅读起来难免还是有点生硬,那么不妨看最后一部分↓↓↓↓↓↓
这项研究表明:食用蜂蜜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和 ALT,升高 HDL-C、IL-6 和 TNF-α。
但是,除了升高 HDL-C 这一结论比较可靠外,其他的可靠性都比较低。
HDL-C 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因为它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不过正如论文结论最后提到的,前提是「适量摄入蜂蜜」。该研究中,参与者每天平均摄入蜂蜜 40克(约两汤匙)
此外,根据我国食药监局发布的关于蜂蜜的消费提示[3],重点提醒一下:
最后分享一下蜂蜜选购与鉴别小常识: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