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山娘惹的回答
认真的去看了一遍原文,在研究期间,筛选了 826 名年龄在 55 岁及以上且 COVID-19 检测呈阳性的独特患者的研究资格。
在符合条件的 694 人中,无法联系到 321 人,294 人拒绝参与,79 名参与者能够在联系当天登记并获得灌溉材料。
在登记的 79 人中,53 人完成了初始症状和病史问卷。
62 名参与者完成了在线每日症状和灌溉数据收集调查(14 天中的中位数 12 [IQR 5,13.75])。
在登记的人中,68% 有原有疾病,45% 有多种疾病,平均 BMI 为 30.27。
参与者报告在入组前出现症状的中位数为 3.3 天。[IQR 2,5]
超过 50% 的参与者出现的症状包括发烧、肌肉酸痛、充血和头痛。
使用的灌溉单位或灌溉添加剂的症状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在每天两次灌溉的 29 名参与者中,23 名在两周结束时出现零或一种症状,而 33 名每天灌溉次数较少的参与者中有 14 人出现症状(X2= 8.728,p= .0031)。
在 28 天的评估期内,除 8 名参与者 (12.9%) 外,所有参与者的症状均得到缓解。
在 631 次每日在线调查中,参与者报告每天灌溉一次(7.29%)、每天两次(88.43%)或不灌溉(4.25%),平均每天灌溉 1.79 次。
参与者被要求拍摄使用过的灌溉材料的照片以证实灌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过的小包数量变得难以评估以确认。
由于难以进行在线交互,五名参与者在电话中提供了合规信息。
十二名参与者收到了他们的材料,但直到第二天才记录他们的第一次灌溉。
入组后,11 名参与者抱怨不适或点状鼻出血,其中 4 人停止冲洗。
10 名参与者(意向治疗占 12.7%)的家庭接触者在入组后至少一天检测呈阳性,而在已发表的荟萃分析中这一比例为 18.8%。
添加剂或灌溉装置在家庭传播的风险上没有差异。
以上为实验过程,个人认为并不是很严谨。
作为一种干预措施,在检测呈阳性后 24 小时内开始时,加压鼻腔冲洗有望降低高危患者 COVID-19 感染的严重程度。
由于大量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压力变异的演变,减少病毒进入和住院治疗的有效机械门诊干预可以挽救生命并减轻医院工作人员的压力。
在人口太偏远而无法快速获得医疗服务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灌溉是简单且标准的护理。
由于设备说明可在互联网上获得,并且可以远程进行指导,因此对于偏远地区来说,这是一种可行且廉价的治疗方法,可作为预防措施或用于快速抗原检测。
对灌溉频率和辅助剂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对这次大流行很重要,对未来的病毒也很重要。
怎么说呢,这只能作为一种预防的手段之一,跟勤洗手,出门戴口罩是一个意思。
每天冲洗鼻腔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很麻烦,而且冲洗过程操作不当还会对鼻腔造成二次伤害。
老老实实戴口罩,难道不比洗鼻腔舒服吗?干嘛要去遭这个罪?
我个人是鼻炎患者,不到万不得已,我都不会去喷那个洗鼻液进去。
因为每次喷完,过一会儿就会有分泌物通过鼻腔流入口腔里面,难受的要命。
总之,这项研究不是说没有用处,而是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