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liu的回答
里面的研发人员实际也有很多是大车企里面挖过去的资深工程师,比如我一个朋友,是做汽车设计方面的,他功底深厚,实战经验强,就是运气不咋好。
十年前他去了神龙,过了两年,神龙不行了,再过两年,国内法系萎靡了。
六年前他去了东风雷诺,过了两年,东风雷诺销量不行,再过两年,雷诺品牌退出中国。
三年前他去了恒大汽车……
去了那不到一年,他还邀请我去恒大汽车,说待遇好工作强度低,没啥事做但有发展前途。因为那个时候恒大汽车还在巅峰时期,说大佬们争相融资进来,一年就投资四五百亿,要大刀阔斧做中国汽车的老大。
但是我觉得这位朋友的运势有点背,虽然要朋友转交给HR简历(他们要招行业内的经理),但是最后HR约我面试我还是没去……
最后说回车,看名单的话,恒大的供应商可以,堆料也不差,也请了很多业内的行家参与。
恒驰五的实拍图,看上去还好。
恒驰5的一些参数:
CLTC续航:602公里
长宽高(mm):4725*1925*1676
轴距(mm):2780
百公里加速:7.8S
电池:磷酸铁锂电池
电池能量(kwh):72.8
电池能量密度(wh/kg):145
说老实话,如果不看牌子,看它本身的参数和价格,在电车里面还比较中规中矩,用的供应商也不错,比如电池是宁德时代的,电机是博世联合电子 ,车机是百度的。
但是,造车真的是制造业的一个顶峰,从设计到组装是个非常复杂,流程超长的过程。零部件测试,组件测试,整车测试也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才能保障安全和后续的少故障。别说新势力,就是传统势力的大牌国际车企,技术累积足够,人员经验丰富,研发数年后推出自己的新车型的时候,都做好了挨骂,打各种补丁的准备。
更何况恒驰这种在母公司资金断裂,时间紧迫,开始大幅压缩研发、测试周期推出来的救火的新车型。
车机屏幕文字与文字间发生重叠,踩刹车还伴有异响,表显剩余12公里时车辆突然趴窝。同时在辅助驾驶方面,该博主表示“统统不能用”。类似的品控问题并不是孤例,还有视频博主称恒驰5存在座椅通风打不开,座椅加热关不了等问题。
从博主实测的描述来看,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辅助驾驶,实际车辆的电子电气架构都没理顺。稍微实测一下,就发现这么多问题。估计后面的长期路测也没做过,对于车辆的耐久使用,觉得也不要抱太多期望。
目前来看,恒驰的车受到恒大资金链断裂的影响,现在已经有了如此多明显的问题,如果开了几千公里,有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问题的概率很大),甚至有可能影响到驾乘安全,无论是对于车辆的维护保养还是人员、环境的安全,恒大很有可能也兜不了底。
从我个人微薄的经验来看,企业资金链断裂,还准备最后圈波钱的行为,如果消费者还贪便宜跨进去,那么后果基本就是掉进一个更大的坑,我这深有体会。
所以,那些还在恒大汽车坚持的朋友们,该退就退了,工作找起来,也别指望赔付N+1了。那些想买恒大汽车的,该醒醒了,有些便宜占不得的。
对了,我那朋友几个月前联系过,他说能够弄点赔偿的话,就准备去小鹏那面试的……不知道最近咋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