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的回答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感官器官都会有衰老退化的现象。而人类社会大面积进入老龄化,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科技产品针对老年人市场推出产品,其实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蓝海市场,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积极参与投身其中。
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莫过于手机,老年人用手机最大的问题是对很多功能不懂,更不会用。
比如手机上的一个输出和输入问题,很多老年人不会打拼音,都只会用手写输入文字。那么近期的技术可以实现突破的是语音输入,特别是方言转文字的输入。我个人自从用了百度的语音输入法之后,只要是长文字输入都是用这个。但百度针对方言的优化还是不如普通话版本。
所以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在这一块可以多协作共同研发,如何提高方言语音输入的准确性,以及在语音输入的时候,UI界面不能像现在这样小小窄窄的一个框,对老年人来说,看起来确实太吃力了。
从更长远来说,如果有一天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能通过捕捉人体的脑波,将内心所想变成文字,那对失去手写能力、说话能力的老人而言,肯定是很好的一件事。
电子设备的输出,一个是视觉,比如屏幕上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一个是听觉,比如声音。人老就眼花,看不清楚字,之前的老人机就是简单粗暴的把字放大,把喇叭的声音做大。
那么未来的技术发展后,屏幕厂商和传感器厂商是不是可以结合人眼聚焦等数据的反馈,通过算法来调节屏幕,为眼睛提供最适合的聚焦呈现。
现在华为已经有了能接电话的智能眼镜,这种智能眼镜一是要能降低成本,普及到更多人,二是要能赋予其更多的功能,比如通过与手机的连接,能将屏幕的内容通过AI转换成语音播给老人听,这样也能减轻老人的视觉负担。
智能穿戴设备,其实用性对老年人来说甚至是比手机更重要。现在已经实现的技术,就能为老年人提供心率、血氧的监测,同时可以通过大数据后台让老人的子女时刻监控爸爸妈妈的身体指数。
未来的穿戴设备应该可以在更多的身体指数上提供监测和建议。
老年痴呆的病人,记忆力差,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提醒老人吃药,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同时通过穿戴设备的卫星定位,还能防止老人走失,或者可以设置离家多少距离的预警提醒,也可以用轨迹记录,一旦发生老人找不回家,路人可以帮助其激活返航路程等。
现在还有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老人对软件的不会使用。比如坐车用交通App、购物用微信、支付宝等支付的问题。工信部目前也在要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做适老化改造,同时我们的开发者也应该投入精力来关注老年用户的需求,做一些简化和更深入的开发。
比如是不是可以一键唤醒乘车、支付等App。为了防止诈骗,是不是在支付app可以设置为信息联动,及时通知到老人的子女或其他亲人,在子女的协助下去确认完成一些大额的支付。
至于我们年轻人如何去帮助老年人更好的融入智能时代。
我个人的体验是:不要买太便宜的智能手机给老人用。
很多年轻人喜欢把自己用旧的手机,或者买个1000元机给父母或长辈。这些产品用起来并不流畅,甚至是卡顿。咱们不是说一定要买最新的旗舰,但至少也要过得去。
很多老人怕给晚辈添麻烦,手机卡了,或者有故障了,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甚至他们会以为是自己的使用问题,怕告诉了晚辈被责怪。
所以越是对老人,越不要用这种凑合的思想给他们选产品。而且从感性的角度思考,我们的小时候,其实长辈们省吃俭用给予我们最好的东西,于情于理都别这么做了。
总之,只要有爱,有同理心,要能想到自己老去的时候是多么无助和孤独,将心比心就自然会懂得去体谅父母长辈的心情和处境,帮助他们多了解和接触现代科技。
爱,是最好最好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