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曾有月的回答
形容当下的荣耀,如果用一个字是稳,两个字则是蓄力。稳住第一年的发展势头,不求速胜,做正确哪怕困难的事,为更高质量的发展积蓄力量。
这一切反映在三个方面:市场份额上,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产品开发上,从补齐产品线到完善竞争力;技术能力上,从吸取大树的养分到打造自己的翅膀。
独立后,荣耀曾经经历过至暗时刻,随着老机型库存不断消耗、独立后的新品还在开发中,市场份额从15%一路下滑,一直到3%左右。
那个时候,不乏嘲讽和贬低,“荣耀只值八千万”“离开华为,啥也不是”等言犹在耳,更是有人希望阻止荣耀被深圳国资委收购。
不过,荣耀CEO赵明仍然踌躇满志,“荣耀会很快拿回属于自己的市场”。并对当时其他厂商疯狂囤货表示了担忧,只可惜没有引起重视,一语成谶。
后面随着新品落地,荣耀的市场份额迎来了逐周快速上涨,在八月Magic3发布后回到15%左右的份额,最终形成了如下的微笑曲线。荣耀生存问题正式解决,在2021下半年重新回到国内第一梯队。
原因其实很简单,荣耀只是因为众所皆知的原因被打断了发展,品牌还在、团队还在(甚至得到了补充和加强)、合作伙伴还在、用户的口碑和体量还在,只是拿回属于原来的份额,自然相对容易。
进入2022年,随着产品线梳理并补充完整,产品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荣耀开始展现出冲冠之姿。
荣耀X30成为2022年上半年安卓销冠,荣耀数字系列也在2000-3000价位段拥有着极大优势。
整体份额方面,始终保持前三,并在多个月份乃至季度成为第一。
当然,荣耀目前份额也趋于稳定,很难和别人拉开差距。这并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快速开发百元机和最熟悉的线上性能机。这也是我说荣耀稳的原因,先把已有产品线做精做好、徐徐图之。
从2021年年末开始,荣耀正式重新进入海外市场。对荣耀来说,这是一块硬骨头。赵明说,荣耀未来发展五年没有上限。说白了,不求速胜,但求稳扎稳打、步步为赢。
成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独立后,荣耀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产品线,主要由三大系列组成:Magic定位高端旗舰,代表极致科技;数字系列定位中端,代表”悦享科技”;X系列定位入门,代表“普惠科技”。
2021年前三季度的主旋律就是快速补齐产品线,如荣耀50、X20、Magic3系列等。这些产品有亮点,也有不少缺憾,比如50Pro与50卖点差异不够大、Magic3系列的影像发布一个半月荣耀影像技术发布会后才调好。这个时候对于荣耀产品力的吐槽是比较多的,“荣耀变了”的声音不绝于耳。
2021年年末开始,尤其进入2022年,荣耀产品线进一步完善竞争力。如X30的极致窄边框,60Pro的四曲面屏,Magic V折叠屏配置和功能的“一部到位”,Magic4钻排清晰、高频PWM调光护眼、LTPO省电三位一体的国产之光屏幕,70系列的IMX800和70Pro的高性能化,等等等等。这个时候对于荣耀的吐槽就没那么多了,无论适不适合自己,也能承认确实有卖点,会有人喜欢。
目前荣耀的产品仍有三个需要进一步增强的地方:
简单来说,荣耀产品开发有着非常强的延续性,比如各系列的设计和卖点既有传承又有突破,就很讨老用户喜欢和吸引更多人。
目前已经进入了精益求精的阶段,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和能力完善才能走得更远。当然,我们也能看到Magic放缓了脚步、中间甚至没出骁龙8+的改版,很明显是为了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优化Magic5。
一遇到荣耀的产品或技术亮点,很多人包括我就开始唱“爸爸妈妈给我的不少不多”,这固然很有道理,但其实荣耀自己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和努力,只是独立才两年,和过去多年的积累相比自然显得不够多。可能很多人不了解,我来说明一下。
这个我觉得必须得承认,荣耀就是从华为这棵大树吸取了大量养分继续发展的。
如GPU Turbo、OS Turbo、Link Turbo等,这些在麒麟芯片上对于游戏、日常使用和网速等都有不小的体验提升。荣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教使其在骁龙和天玑芯片上也能适用,由此诞生Turbo X。在骁龙888和骁龙8Gen1连续两代功耗翻车的背景下,Magic 系列的日常体验相对很不错,荣耀X40 GT甚至将骁龙888优化的不太像骁龙888。大家可以参考 @长亭Time 的这篇回答。
荣耀X40 GT 手机首销售价 1999 元起,性价比怎么样?值得入手吗?
比如,目前荣耀的系统尤其是平板系统,大文件夹、服务卡片等都是来自鸿蒙系统的思路,在分家的时候带走了,然后荣耀将其调教好后放在了自己的系统。
如Magic系列产品缪斯之眼等,虽然与Mate有明显区别,但也有比较强的继承发展关系。
诸如此类,很多很多,不在赘述。
答案是没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研发投入和研发员工占比。
目前荣耀研发员工占比接近60%,非常的高。研发投入,荣耀董事长万飚在2021年初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年研发投入10亿美金,以后每年研发基线投入为7-8%,在手机厂商中也非常高。这个研发比例,在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研发强度排名中能够排到第六。
首先,投入研发到产出有时间延迟,有时会很长,所以时间越久大家才越能看到荣耀的努力。
其次,目前已经有不少产出了,我给大家简单举几个荣耀独有的例子:
这只是一部分例子,但都很有代表性,手机系统、笔记本、手机硬件都涉及了。其实远不止如此,比如智慧文件夹、模糊地址、单独安全存储芯片和安全系统、以及手机结构上的一些创新等等。
怎么理解当下的荣耀呢?
我觉得既不要因为脱离华为就过分贬低,也不要因为份额快速回升而过分神话。
荣耀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有着雄厚的基础,也有非常拼搏且成熟的团队。它既比大家想象的强,也比大家想象的弱。很努力,但不代表它有金手指,看我上面梳理产品开发节奏变化的过程也能看出来,在一点一点的变好,但其实也只能一点一点的变好。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荣耀敢于坚持做正确的事,哪怕别人觉得困难,依然当作自己的方向,目标长远、步伐稳健。
独立后的荣耀一年一大变,如果说第一年是回血,第二年是稳住和蓄力,那第三年也许就是突破。无论接下来11.23要发布的荣耀80系列、Magic Vs,还是未来的Magic5系列,都非常值得期待。
写完稿子,翻赵明的微博找素材,才发现明哥之前发过这样一篇微博,和我的内容可以说不谋而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