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上的刀客的回答
终究是医护扛下了所有!
3年前,武汉的医护工作者打响了全民抗疫第一枪,他们用牺牲和奉献守护了武汉,将一个又一个重症病患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自己却累的遍体鳞伤,更有如李文亮那样将生命永远留在了抗疫一线的人们,以及众多从全国各地、全军千里驰援武汉的他们和她们。
暨大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生 吴金玲
在抗疫最艰难的时刻,不止是武汉,全国医护工作者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压力和风险,他们用一种叫大无畏的精神,守护了14亿国人的健康,为国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
感谢全国医护工作者们。
3年后,还是这群人,再次拼尽全力守护着曾被他们守护的人们。
当防疫进入新常态后,医院面临了巨大挑战,而身处其中的医护人员,则再次进入全员“备战”状态,且随着感染人数不断增加,医护也难逃病毒的偷袭,有些医院科室人员的感染率达到了惊人的全员感染,为医院正常运转造成极大影响。
近日,河南省提出要求,从现在起至明年3月底,全省卫健系统取消节假日,目的是为了让医院扛过放开后的第一波冲击。
河南这样做,领导的想法是好的,也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现实写照。
但想法归想法,近3个月的全员无休,医护们扛不扛得住?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即便是机器也得按时保养维护,纵然硬如钢铁,也有金属疲劳的时候,何况肉体凡胎的医护工作者呢。
河南的政策出台后,在网上引起不少争议,特别是医护工作者群体间,对该政策抵触情绪很大,以至于转发该消息的官媒不得不关闭评论功能。
即便广大医护人员意志坚定、不怕牺牲,甚至愿意带病高强度运转,面对放开之后这么多患者的压力,他们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呢?又怎能坚持那么久呢。把医生都累垮了,倒霉的何止是医生。
https://www.zhihu.com/video/1589250976548020224
昨天,河南洛阳某医院一位医生在网上发布了一条视频,表示其科室人员全部感染,但是依然坚持给病人看病,肩上的责任让他们坚持到底:“我们虽然是血肉之躯,但是我们胜过钢铁侠”!
该视频发布后,不少网友对这种现象持反对意见,认为不应该宣扬这种精神,并称医务人员的伟大是肯定的,但这种带病上岗的做法并不认同,医务人员也是人,不是机器,需要休息和健康,只有保证健康才能全力工作,也能起到示范作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牺牲精神,调调定的太高就不会有后来人了!
讲真,这些网友的评论我是赞同的,人毕竟是人,如果没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是干不好工作的,更重要的是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对自己身体更有不可估量的损害。
然而话又说回来,目前遍地喜羊羊的环境下,如此多的人涌向医院,医院该怎么办?停诊?国家和老百姓不愿意,也不现实;饱和工作?医护受不了,何况医护也有感染的,非战斗减员严重。
那该如何是好?目前真的没有太好的办法,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现实,也是放开后必然出现的局面。
那么我们可否这样做:
一,加大对医护的关爱。不要光嘴上说说,要拿出行动,在无法有效缓解医护压力的前提下,不妨想办法多给些真金白银的补助,同时对于加班加点的科室人员的家属,单位或地方组织部分人力给予帮扶,不要让广大医护流血流汗再流泪。
二、该休就休。因为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目前的状况是全社会面对的问题,一个医疗系统无法扛下所有。其他群体的健康和权益需要保障,但如果以另一个群体的牺牲为背书,显然是有失公允的。我们有义务关爱弱者,但也没有权力随意剥夺其他任何人的权益。
三、病患也要好自为之。今天出现的医疗挤兑现象,我们相信有很多人不得不去医院看病,但平心而论,又有多少人是没有必要去医院的?如果不相信,看看你朋友圈那些动辄就囤积一大堆药品的心理就明白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国家选择了放开,我们作为个体就要勇敢、正确面对目前出现的状况,并相信这种混乱、恐慌只是暂时的,而我们每一个人,此时不仅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更要有家国情怀,不到万不得已不给医院找麻烦。也不要被舆论所裹挟,跟着那些反对开放的人高喊回到封控时代。
朋友,回不去的,这是国之大计,也是更多老百姓的呼声。
做好自己,守望相助,不负苍天,不负未来。
要始终相信,美好的一天终究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