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对于花来说,昆虫不是必要条件,相反,是有害的。
这事儿得从裸子植物时代说起,裸子植物也是产生花粉繁殖的呀,但都是风媒传粉。
裸子植物的花是包裹起来的,有层层叠叠的鳞片保护,就是为了防止昆虫取食。
昆虫吃植物,算是自有翅昆虫诞生以来就一直发生的事,植物本体可以有毒,可以坚硬,可以带刺,都可以让昆虫吃得很不爽;但用于繁殖的最重要的花粉,因为太小,难以设防,偏偏花粉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部分,富含蛋白质。
(要是花粉不限量,谁会吃叶子木头这样难吃的东西啊…)
从裸子植物诞生以来,就有很多昆虫演化出钻进球花里取食花粉的习性,主要是甲虫和早期蛾类。防御再厚也没大用,你既然要传粉就肯定会有开口,人家啃进去就是了。
白垩纪演化出来的被子植物索性反过来,既然你非要吃,那就吃,我不设防,多出来的资源尽可能多产生花粉,求你别吃光就是。
没想到这思路很成功,昆虫那么聪明的动物专门待在容易抵达的花上取食,那花粉不就顺便带过去了嘛。这不比看天吃饭的风媒传播高效多了。很多昆虫天生就长毛,花粉稍微改下结构就很容易暂时挂在昆虫身上。
如果分泌一点糖浆——这东西对植物来说不值钱,光合作用能合成一大堆——而对于动物来说,糖却是重要也很珍贵的营养来源——于是产生花蜜的植物,能够利用很多原本不吃花粉的昆虫传粉。
这不是两全其美吗,我出花蜜,你传花粉。
不过这避免不了白嫖,很多来吃花蜜的昆虫毛少花粉挂不住,甚至有些昆虫不碰花粉,直接盗蜜。这就很气,所以植物的演化方向逐渐转变为换着法子把花粉糊在昆虫身上,比如把花蜜藏深一点,或是整出各种奇怪的结构。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至于蜜蜂,这是后来的事了。这类昆虫是少有的专门以花粉为主食的昆虫,它们的祖先都是身为猎手的泥蜂,因为幼虫需要足够的蛋白质发育(成虫主食吃糖就可以了)。但花粉也含有蛋白质。
既然蜂的成虫本来就要吃花蜜补充能量,顺便把你们挂我身上的花粉带回去,为幼虫补充营养也是很合理的吧。
这对本来只需要传粉的植物来说,当然不是好事。咱都给花蜜了,这帮蜂居然还要偷吃咱的子孙…
但蜜蜂为了携带更多食物,演化筛选出了多毛而更适合携带花粉的诸多性状;蜜蜂智力高,能准确识别合适的花,记忆特定路线,还能用舞蹈语言叫人帮忙,团体行动。既然身上花粉仍然会掉落,蜜蜂的采粉行为也就能传播更多花粉了。最终对植物来说是好消息。
蜜蜂吃掉了绝大多数花粉,但剩下的对于植物来说仍然是稳赚的。还好植物本身不缺花粉,蜂吃得再多,能有被风吹散的多么;还是准确的投送手段比较重要。
某种程度上虫媒传粉是植物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有传粉媒介总比没有好,干脆反过来利用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主意。
幸好有蜜蜂这帮专门冲着花粉来的昆虫在,植物不再必须走向花蜜越藏越深,甚至直接囚禁昆虫强行塞花粉的不归路…这些手段最终不太普遍,但它们也有各自的授粉者帮忙。这也是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