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芃老师的回答
海鸥能让人捉住,说明这里的海鸥不怕人,它们相信这里的人,能友好地对待它们。
这是当地风景区和居民,经过数年的努力,敬畏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后,大自然回馈给人类的最美景色。
从1985年开始,每年初冬到来之际,成千上万只红嘴鸥,都会从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飞越数千公里,来到春城昆明。每天在昆明的滇池边、翠湖公园、盘龙江畔等地盘旋。
昆明与红嘴鸥的这份约定,已经延续了三十多年。红嘴鸥为什么如此钟情昆明呢?这与昆明人对红嘴鸥的爱密不可分。
关于昆明人爱红嘴鸥的故事,网络上有很多:海鸥老人吴庆恒;海鸥督察员刘震;海鸥奶奶崔凤仙;海鸥食堂掌勺人赵刚……,这就是为什么这家人刚出手,就有这么多人劝阻他们抓海鸥的原因。
这一家子,不仅捉住海鸥,孩子还想把海鸥放进一个小小的塑料瓶里,当孩子把海鸥塞进瓶子遇到困难时,还有一女子拿着手机在旁边“指导”:“抓它翅膀!你抓它的翅膀!”
看见海鸥不停挣扎,该女子索性直接上手帮忙,这是明显挑战大众底线的做法,对孩子社会秩序感的建立,有极大的负面引导作用。
而且,他们这番操作,还有一个更小的女娃娃在一边旁观。
一般人的想法,到菜市场买一只鸽子,也不会把它往这样的瓶子里塞吧。
做父母的,要教会孩子善待动物,哪怕是对待家禽家畜,也应该告诉孩子:吃它们是一回事,虐待它们是另外一回事。
应该教会孩子,学会遵守必要的行为规范,不要虐待动物。
处事善良,才能拥抱善良,教孩子残忍,他们长大以后,可能会对父母同样残忍。
抓海鸥已经错了,不顾海鸥的死活,拼命把海鸥往瓶子里装,是错上加错,不仅冷血,而且残忍!
即使不知道海鸥是保护动物,景区的海鸥不能捉应该是常识,父母明知故犯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不好的榜样。
现在,被保护的动植物种类很多,孩子父母这种挑战大众底线,破坏生态的行为,很容易触碰到法律的红线,到时,后悔都找不到地方。
带孩子外出,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遵守必要的行为规范;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道德,否则必定遭受社会的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