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除了读书还有别的出路吗?

胃窦Elaine的回答

作为一个出生在普通庭,家里没有矿的女孩,我改变命运的两次机会,全是靠读书争取得来。

第一次是高考那年,通过读书,从农村走到城里求学,见到一个不一样的是世界。

第二次是毕业进入体制内一年后,放弃所有的安全感,背井离乡选择独自沪漂。

靠着读书,我一路从农村到县城,到省会城市,再到北上广,甚至未来走到更远的世界。每努力踏上一个台阶,就是为了站得更高一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们无法决定人生的起跑线,但不能因为起跑线太靠后,就将它视为终点。既然命运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我们就要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韧。

泉州是有名的鞋业轻工业生产胜地,我们那里流行一句话,“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都是要到工厂“车鞋子”。

初中毕业,我身边没有读高中的同龄女孩子,基本都没有逃过这样的命运。等着帮家里干几年活,爸妈就会帮忙物色相亲,找一个同村或隔壁村看起来踏实勤劳的对象结婚。就此以后的人生,都将整日整夜和那些带着浓浓胶水味的鞋子为伴。

因为早期家里的经济并不好,我有两个姐姐,为了贴补家用,在完成了义务教育后,十几岁就去鞋厂里当了车间女工,并且这一做就是近20年。

我有一段时间暑假,也到鞋厂流水线做过帮工,每天机械化地重复同一个动作,承接上游传来的鞋材面料,给这些材料刷胶水,上扣子,三班倒,像一台“不知疲倦”机器不停地工作。

身边来往的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工友,大家讨论的话题不是张家长就是李家短,那一双双空洞的眼神让我无比恐惧。当时,我就暗下决定,一定不要过这样的人生。

庆幸的是,我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还算“一视同仁”,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无论是谁,只要你们想读,能考得上,我们就算再苦再难也会供出来的”。

对于家里没有矿的孩子来说,高考读书或许就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2008年,我三姐算是当时第一个从农村老家考到省会城市211高校的大学生,这让我爸扬眉吐气了很久。

那时候,我第一次见证到什么叫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我姐去到省会城市读书,她见识了很多我没有见识过的东西,回家后特别兴奋地讲给我们听。

v2 0a12f460d69ef9e9a8fc0d2fe07721cb 1440w

后来,我和弟弟也都以姐姐为榜样,纷纷考上省会城市一本院校。在几年前,大学教育并未完全普及的时候,这件事几乎成为村里大人们教育他们家孩子用功读书的“模范”。

上了大学,发现身边有从小练习跆拳道,拿到黑带的同学,有人把英语讲得和母语一样流利,甚至别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都能让带着地瓜腔的口音的我羡慕不已。

那时候,我就在心底里暗暗下决心:我不想再回十八线农村去面对鸡毛蒜皮,我想见世面,我想去看更大的世界。所以,我就必须比别人加倍努力,才有可能追上别人的水平。

于是,5年的大学生涯,我像是一棵干渴的小树苗,拼命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不曾荒废,也不敢荒废。除了自力更生之外,就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学习医学、法律双专业知识,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一度被图书馆老师调侃“你这是把图书馆当家了吧。”

大学时代,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实习和兼职上。因为我人生所有的起点,都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现实就像一个泥潭,有人选择沉沦苟且,也有人跨过泥潭面向远方。你想要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全都由你决定。作为家里没有矿的孩子,当决定逃离泥潭,就必须全力以赴,努力让自己变得足够的优秀。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