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侃的回答
不要天真,法国并不是为中国打抱不平,它只是想让美国加钱,中国只是马克龙访美期间法国的一张筹码,仅此而已。
法国放出的消息就已经说明了问题,“法国的卖点将是:现在显然存在来自中国的挑战,我们可以帮你让其他欧盟国家在此方面不再天真。但你不能既要求我们在中国问题上帮你,同时又对我们实施通胀法案”。
态度很明显,法国也已经在某些领域视中国为挑战,而且法国愿意帮助美国说服其他欧盟国家加入遏制中国的阵营,但是美国必须在自身利益上作出让步。
在特朗普时代,美国的核心战略是“美国优先”,美国同时对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在多个国际组织中“退群”。特朗普此举目的就是拯救空心化的美国产业,因此选择了向包括欧盟在内的所有经济体发难,在那几年里美国总体上并没有联合盟友大规模遏制中国,因为美国与盟友之间也摩擦不断,无法步调一致。
拜登上台后,美国的国家战略已经从“美国优先”转向了“大国竞争”,遏制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了美国精英层的共识。因此在特朗普败选后拜登并没有取消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遗产,而是在此基础上联合盟友向中国发起新的攻击。
美国要想拉上一众小弟遏制中国并没有那么容易,对这些盟友美国也需要胡萝卜加大棒,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资源。但是美国现在也面临严峻的通货膨胀、产业空心化问题,因此它出台了《通胀削减法案》,提供3700亿美元补贴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以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虽然美国此举的主要矛头仍然指向中国,但是也严重影响了欧盟相关产业。
当美国把刀伸向欧洲时,欧洲与美国的关系又将处于非常尴尬的处境,美国需要欧盟遏制中国,却也需要吸血欧洲拯救自己的产业。特别是欧盟大哥法国,之前就被美国抢走了数百亿欧元的潜艇大单,这次更不可能一边老老实实的配合美国打压中国,一边乖乖看着美国割自己的肉,此番马克龙访美势必要让美国作出选择。
虽然中国只是法国的一张牌,但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对法国的“挑战”并没有威胁到法国的核心利益,甚至中国与欧盟的矛盾都是可以控制的,欧盟对华政策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中美两国的态度与策略,如果我们能够以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处理与欧盟的关系,那么中欧关系依旧可为。中欧关系绝不是只有0和1,中美可以斗而不破,中欧则可以和而不同,将竞争与摩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