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文学圈的一场“鉴抄”引发极大关注。
近日,读书博主“抒情的森林”等在社交平台指出:不少当代作家的作品和他人作品存在“异曲同工”,有抄袭之嫌。
7月2日,“抒情的森林”在最新笔记中公开了他的查重办法,包括查重工具、对比图制作方法等。当日,文学杂志《收获》在评论区公开回应道:“读者‘抒情的森林’您好,连日来,《收获》编辑部持续关注您的笔记、讨论您指出的现象。真诚感谢您的督促!我们呼吁更纯净的原创。”
《收获》回应“抒情的森林”
值得注意的是,6月25日,《文艺报》发表了评论《文学创作要“修辞立其诚”》。这篇文章已为《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收获》《十月》《花城》《长江文艺》等杂志社的官方公号转发。
评论《文学创作要“修辞立其诚”》
“抒情的森林”是文学的广大读者之一。“我只晒出文本,不会去质疑作家的其他方面。”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抒情的森林”曾表示,“事实上,我没有在等作家的回应,而是在说他们最好自觉。”
《收获》回应
事实上,文学作品自公开发表那一刻,就开始接受广大读者的目光。这些目光里有赞赏与共鸣,也有批评与监督。不含预设的批评,有理有据的监督,或许有些刺耳,但其实是令文学从业者振奋的消息:它告诉我们,今天依然还有那么多读者在关心文学,在维护文学。
文学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是茫茫人海中神奇又珍贵的联结:未曾谋面的人、千里之外的人、不同时代的人,都可能因为文学发生关系。作者对读者的期许,读者对作者的信任,都是那么地宝贵。在这个意义上,纯净的原创,纯净的阅读,都是我们所珍视和呼吁的。
诚如《文艺报》评论所强调的,“修辞立其诚”。真诚,是写作的态度,也是阅读的态度,还是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里,每一个人活着的态度。
希望热爱文学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字里行间“双向奔赴”。
那是作者的幸福,也是读者的幸福,更是文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