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费加罗报》评“安世半导体争夺战”:中国一记反手给欧洲上了堂工业课

14/11/2025 - 23:07


《费加罗报》科技版本周四登出文章称,荷兰政府在十月初重新掌控了安世(Nexperia)这间由一家中国集团持有的半导体公司,此举激怒了北京。尽管近几周的局势有所缓和,但这一事件还是凸显了欧盟的无力。

据《费加罗报》文章认为,欧洲的汽车行业将暂时松一口气。但欧洲大陆依旧继续颤抖。在布鲁塞尔和北京之间长达一个月的罕见激烈贸易升级后,由中国组装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芯片出口最终于上周末恢复。这一消息让人松了口气,因为10月底,汽车制造商和设备供应商曾担心会重现“后疫情时代”的噩梦:因芯片短缺导致生产线瘫痪。

文章续称,这家总部位于奈梅亨的芯片制造商,成为了荷兰政府、中国股东和华盛顿之间商业地缘政治较量的焦点。10月12日,阿姆斯特丹对2018年收购安世半导体的闻泰科技(Wingtech)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战线。荷兰政府及其贸易部长卡雷曼斯(Vincent Karremans)以中方股东公司的治理存在漏洞、可能泄露芯片机密信息为由,启动了荷兰史上首次使用的《供应品管法》(Good Availability Act)。这项1952年设立的法案允许行政部门否决当地公司的董事会决策,并在国家安全面临迫在眉睫的风险时可接管该公司。荷兰行政部门担心(这只是其中一个担忧)生产能力被转移到中国,这将使欧洲工业在遇到紧急供应需求时处于高度脆弱的境地。

各种担忧

文章指出,闻泰科技首席执行官张学政也受到了强烈的质疑。在行政部门做出决定前几天,一家荷兰法院怀疑其领导下的公司管理不善,而张学政本人过去曾因间谍罪被定罪。安世半导体的荷兰管理层曾签署请愿书要求罢免他。对此蒙田研究所国际研究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证实:“有几个问题累积到一块:个人牟利安世半导体的资产、生产能力的转移以及知识产权的转让。”

荷兰政府的接管行动,导致公司CEO自动停职,这一举措在欧洲半导体行业内广受赞誉。据《费加罗报》援引一位法国意法半导体高管的话说:“我们都被荷兰的决定震惊了,我们不知道这竟然是可能的。”

但中方股东并未就此罢休。闻泰科技对关于首席执行官个人利益冲突、管理不善或技术转让的问题充耳不闻,在荷兰政府做出决定后立即谴责这是一次“过度干预,其动机是地缘政治偏见,而非基于事实的风险评估”。

美国的影子

文章强调出,这也被解读为暗指美国在此事件中的持续干预。闻泰科技近年来一直受到华盛顿的关注。2024年12月,该公司被列入美国企业不得自由贸易的中国企业名单。今年6月,美国要求罢免该公司的中国籍总经理。最终在9月,安世半导体被加入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其出口需接受额外许可限制,同时也可能阻碍其扩张。虽然说,荷兰政府未正式将其决定与美国制裁挂钩,却不排除荷兰与华盛顿进行了协调。

闻泰科技方面则迅速向北京求助,并于10月13日促使中国建立了针对安世半导体在广东工厂生产的元件(占安世半导体芯片产量的50%)出口到欧洲的管制系统。这足以将欧洲汽车行业逼到绝境,并迫使荷兰和德国政府以及欧盟委员会做出妥协。

名不副实的胜利

文章表示,经过几天的僵持,安世半导体最终受益于特朗普和习近平在10月底的会面,这次会面促成了这两个超级大国间相互制裁的暂停。北京随后恢复了安世半导体芯片的出口,在11月初给予了为期一年的豁免,但仅限于民用芯片。荷兰政府也表现出开放姿态,暗示将取消其10月12日采取的措施。

对荷兰来说,出口的重启是一场名不副实的胜利。杜懋之指出:“所取得的成果看起来非常积极,但不能保证中国在这次短暂的暂停后不会推翻这些保证。” 如果要解决汽车行业的燃眉之急,闻泰科技原则上应该很快会重新获得对这家荷兰公司的控制权。另据路透社报道,北京正在说服德国和欧洲推动阿姆斯特丹放弃其《供应品管法》的特权。

有了像安世半导体这样的棋子在手,中国就掌握了一条可随时收紧的绞索,可以对汽车工业施加压力,并获取让步。这还不算上它可以用稀土武器(它仍垄断着稀土提炼)造成的损害。一如杜懋之的观察:“他们(中国)正在一步步建立一套出口管制制度,这在谈判中极其有效。我们总是得出同样的结论:中国有能力赢得较量。”

欧洲如何应对中国

这位专家还提醒,对于这家荷兰公司来说,豁免制度仅适用于民用芯片。这为北京提供了全方位的措施,使其事实上能够干预欧洲的防务战略。“谁将获得芯片出口许可证,谁又不会获得,北京将从哪些敏感信息中受益来进行判断?” 这位专家质疑道。

知识产权和中国获取欧洲技术的问题依然存在。文章提及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子公司正试图与其母公司进行分拆,拒绝批准其付款或无视其指令。面对这种情况,这家荷兰集团甚至停止了向中国的组装工厂供应晶圆。因此,供应受限的风险并没有被彻底消除。

另一个教训是,在欧洲汽车行业半导体危机三年后,情况依然紧张。面对仅涉及一家制造商的情况,该行业迅速采取行动应对,就证明了这一点。杜懋之解释说:“库存仍然太低,供应不够多样化。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了这一点,这是在角力过程中施压的武器。”

文章最后不免问道:欧洲有什么回旋余地来反击?听一位熟悉欧洲内情的人士说,尽管贸易总司对中国的形势“头脑清醒”,但反击仍然迟迟未到。“商业防御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欧盟可以威胁让中国产品失去欧洲市场的准入,因为北京目前认为其进入市场是有保障的。这需要决心以及多年的协调。”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