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社论】让食品行业内部人敢于“吹哨”

近日,国务院食安委发布意见,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7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支持实名与匿名双轨举报模式。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关乎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段时间,甘肃天水一幼儿园违规添加彩绘颜料导致多名幼儿血铅异常,引发社会关注,再次敲响食品安全警钟。构建更加高效灵敏的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已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

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并同步上线专门的举报系统,是回应社会关切的有力举措。这有利于激活食品从业者的内部监督力量,形成全民参与、全程监督的共治格局。

食品行业链条长、环节多,违规添加、卫生隐患等问题隐蔽性较强,仅靠外部监管难以全面穿透死角。建立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形成内部“吹哨”和外部监督的双重保障,能进一步打破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黑箱”操作。

食品从业人员身处一线,对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更为了解,比普通人掌握更多信息优势。鼓励这些从业者主动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发现问题的效率,为企业整改和监管治理提供精准的线索。

当然,面对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些从业人员可能会心存顾虑,担心遭到打击报复或利益牵连。要让内部知情人敢于站出来“吹哨”,还得提供安全、便捷、保密的举报渠道,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鼓励企业对报告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人员及时进行奖励,“小隐患小奖,大隐患大奖”,真正让举报人尝到“甜头”。

此次意见明确,生产经营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受理部门;同时举报者也可以通过“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匿名举报,该系统将严格保护知情人的信息,以技术手段筑牢隐私保护屏障,规避举报人的风险。

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价值,不仅在于及时发现问题,更在于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员工举报不是找茬、揭短,而是对企业负责,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面对员工主动报告上来的问题,更要建立起“内部举报—核查整改—奖励反馈”的闭环,实现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避免问题食品流入市场,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参与。此次内部举报机制的建立,是对现有监管体系的重要补充,也是推动社会共治的创新之举,让一线食品从业人员变成一线的监督力量,让风险隐患无处遁行,让阳光照进每一个监督死角。

按照意见部署,2026年12月底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将全面覆盖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是坚决捍卫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创新之举。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