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专访|诺奖得主、哥伦比亚前总统桑托斯:气候变化正加剧全球冲突与移民危机

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是当代拉丁美洲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在任哥伦比亚总统(2010—2018)期间,他推动了该国历史上最为艰巨而关键的政治进程——与拉美最古老的游击队组织“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达成和平协议,并因此在201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在进入政坛之前,桑托斯是一位受过严谨经济学训练的学者型政治家,曾先后在堪萨斯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以及哈佛肯尼迪学院深造。他的思想深受经济改革理念与中间路线政治传统的影响,并在著作《第三条道路》(La Tercera Vía)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治国哲学——主张以务实、可持续的现代化路径取代意识形态对立,将社会公平、经济活力与国家安全三者结合。

卸任后,他继续活跃在国际外交与环境治理舞台,着重关注全球议题,尤其在气候变化、亚马孙雨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他时常为气候行动发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平是人类和平的前提”。

在此次于巴西贝伦举行的COP30大会上,桑托斯再次以和平倡导者和气候行动推动者的身份积极参会,并在会场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

在采访中,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平”是全球和平的前提,指出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全球冲突与移民危机;呼吁各国将重点从承诺转向落实《巴黎协定》的行动;他还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南方能源转型中的桥梁作用;并提醒世界,亚马孙雨林与珊瑚礁等关键生态系统的命运关乎所有国家。他强调,只有建设性对话、真正的公正转型,以及基于科学与原住民知识的合作,全球才有机会避免“走向历史的错误一边”。

resize,w 1024

桑托斯在COP30大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专访。

以下是专访全文:

气候危机放大全球冲突与人道灾难

澎湃新闻:您因推动哥伦比亚和平进程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广泛视为推动和平的政治家。从您的经验来看,解决全球气候变化与解决武装冲突,这两者之间有哪些核心的相似与不同?为什么您在退休后不断为气候变化发声?

桑托斯: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和平,本质上与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平十分相似。事实上,“与自然和解”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和平”的必要条件,两者是紧密相互关联的。

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全球冲突。仅仅去年,就有4600万名气候难民被迫离开家园,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引发了更多矛盾。许多国家并不欢迎移民,而移民潮也使冲突加剧。因此,这两项任务——解决冲突与应对气候变化完全是相互依存的。

从和平进程来看,有两个阶段。第一是签署协议,即放下武器;第二是更漫长、更复杂的“落实”过程。气候也是一样:我们已经有了框架——《巴黎协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而现在,我们必须落实。我希望COP30的核心成果,就是推动真正的“实施”。

澎湃新闻:您曾担任国防部长,也经历过许多重大灾难。从您的经验来看,气候变化如何“倍增”灾难与苦难?

桑托斯:气候变化会创造极其恶劣的条件,阻碍人类发展。今天的暴雨就是例子:气温升高使云层凝结更多水分,导致雨量变大,而全球的城市排水系统都是按照过去的降雨规律设计,如今完全不足。

因此我们看到全球的洪灾——人们无家可归,被迫迁移。这也成为一种“人权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几个月前国际法院的意见如此重要:他们首次明确指出,如果一个国家不保护环境,就是在侵犯人民的人权。

公正转型的关键

澎湃新闻:今年的大会“公正转型”也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中国气候特使刘振民说“公正转型首先是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问题。要尊重每个国家决定自身能源转型路径的主权和管辖权”。您怎么看待“公正转型”?

桑托斯:现在,中国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榜样。过去国际气候谈判常常是“南北对立”,但现在,分歧更多是“化石能源国家”与“电力转型国家”的对立——而中国正是电力转型国家中的领军者。

中国通过大规模部署太阳能和清洁能源,为发展中国家展示了路径。许多国家都把中国视作推进清洁转型的领导者。

澎湃新闻: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在促进发展与绿色转型之间保持平衡。您认为中国能如何帮助其他全球南方国家?

桑托斯:中国可以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首先,中国可以成为“南北之间的桥梁”。其次,中国目前在太阳能和其他清洁能源上走在世界最前列,而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正是这些技术与经验。

因此,中国完全有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更清洁的能源转型。

澎湃新闻:您来自拉丁美洲,能否谈谈拉美国家在应对气候危机与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中最需要什么?

桑托斯:像哥伦比亚这样的国家,最需要加速太阳能与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以便逐步退出化石燃料。

我们也必须改革农业模式。拉丁美洲拥有巨大的土地和粮食生产潜力,但必须以再生性农业的方式来实现:既增产,又可持续,还可以让农业成为“碳汇”而不是“排放源”。这将是这个区域未来的关键。

澎湃新闻:您相信自己的国家能实现绿色能源转型吗?

桑托斯:我认为哥伦比亚能在这方面取得巨大进展,我们有风、有阳光,有一切必要条件。我们需要的是领导力,以及让政府系统更高效地进行协调。

美国的缺席不能阻挡COP30成功

澎湃新闻:许多人都在谈论今年美国缺席COP大会的问题。您认为这会影响全球气候治理吗?

桑托斯:美国的缺席当然无益,但世界不能因为一个国家的态度停下来。我们必须继续、甚至“加倍努力”。最终,美国也会意识到,这关乎它自身的利益。

举例来说,如果亚马孙雨林继续遭破坏,不只是哥伦比亚或拉美受害,中国会受害,美国也会受害,全世界都会受害。同样,如果我们继续破坏珊瑚礁与海洋生态,全世界都会承受后果。因此,这是一个必须“共同承担”的任务。

澎湃新闻:在今年的COP谈判中,关于“资金与适应”的争论很多,南北国家的不信任依旧严重。您在和平谈判方面经验丰富,能给世界什么建议?

桑托斯:我相信我们必须重新建立纳尔逊·曼德拉常说的“建设性对话”(constructive dialogue)。建设性对话不是为了说服对方接受我的观点,而是坐下来倾听,理解对方为何那样想,从而寻找共同点。

无论是解决战争冲突,还是解决气候危机,建设性对话都是唯一能让我们找到解决方案基础的方法。

澎湃新闻:上周有许多原住民在场外抗议,觉得自己的声音没有被听见。您怎么看?

桑托斯:我今天之所以来到COP30,是因为我确信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拯救地球。而三十多年前,正是哥伦比亚的原住民启蒙了我,让我意识到我们正在破坏自然,必须停止。

如今,他们的声音被越来越认真地对待。非常有意义的是:这是首次有科学家在COP设立独立展馆,科学界与原住民都在发出“相同的信息”。世界领导人必须听见他们。

澎湃新闻:三十多年前,地球峰会在巴西召开。如今COP30回到拉丁美洲。您认为这次大会怎样才算成功?

桑托斯:如果本次大会能为两个核心目标制定明确的“路线图”,我认为就算成功:

第一,拯救亚马孙雨林。

第二,加速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

如果无法达成路线图,那就是倒退,而不是停滞。

澎湃新闻:最后,您想对那些没有来COP大会,并对气候变化问题不再相信的领导人说些什么?

桑托斯:我想说:他们站在历史的错误一边,并且终将输掉,因为全球人民已经看到必须行动。他们不可能永远否认如此明显的现实。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更符合他们自身以及世界的利益。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