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版本:经过国外粗筛和国内精筛,我认为气候最好的城市如下:
马达加斯加的安塔那那利佛(亚热带湿润气候 Cwa)
南非的德班(亚热带湿润气候 Cfa)
危地马拉的危地马拉城(热带干湿季气候 Aw- 亚热带高原气候 Cwb)
中国的蒙自(亚热带湿润气候 Cwa)
肯尼亚的内罗毕(亚热带高原气候 Cwb)
厄瓜多尔的基多(海洋性气候 Cf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热夏地中海气候 Csa)
巴西的圣保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 Cfa-Cwa)
澳大利亚的悉尼(亚热带湿润气候 Cfa)
加一个:智利的安托加法斯塔(海洋性强的冷沙漠气候 BWk)(感谢 @asuka)
我们只考虑气候,不考虑其他影响城市宜居程度的因素。
我认为最宜居的气候应当是副热带湿润性气候,即柯本气候分类法里的 Cwa、Cfa,和海洋性气候里的 Cfb。
有几个因素会影响宜居的程度:温度、湿度、日照、风力。
温度
气候中影响宜居程度的首先是温度。由于各地气温年较差的不同,直接看全球各地的平均温度来选择气温最适宜的城市是不合适的。
全年均温太高或者太低的肯定不适宜居住,例如高纬度地区(南北极、青藏高原北部)以及热带气候。不过,年均温在 25 度的地方(也就是图中明黄色的地方),真的就适宜居住吗?
伊朗的鲁特沙漠,这里也是黄色偏红色,说明年均温在 20-25 摄氏度左右。但是,鲁特沙漠夏天时是全世界最热的地方之一,是冬天的气温抵消了夏天的炎热。
鲁特沙漠边缘的塔巴斯市年均温 21 摄氏度,然而这里夏天最高达到 42 摄氏度,冬天能低到摄氏 1 度左右,明显不宜居。
因此,我们需要把最热月均温和最冷月均温纳入考虑。这是一个大工程,不过幸运的是,一位美国城市规划师已经帮我们做好了一个堪用的分类标准——“既不需要空调也不需要暖气”的标准。
世界上不需要空调或暖气的城市,绘制地图。|由 M. Nolan Gray |中等 (medium.com)
他将城市分为三组:首先,如果一个城市在最热月份的日平均值保持在 27 摄氏度以下,并且本月的平均最高温度低于 28 摄氏度,则该城市的居民可能不需要空调。在这些城市中,当天气变得非常温暖时,很容易用风扇、打开的窗户或一杯冰水来降温。其次,如果一个城市在最热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在 26 度以上,或者本月的平均最高气温保持在 30 度以下,那么该市的居民可能会在最温暖的月份需要空调。大多数时候,你可以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度过难关,但在一年中最温暖的月份,你可能会希望你有它。第三,如果一个城市的日平均气温在最热的月份攀升到 29 度以上,或者如果本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在 30 度以上,那么该市的居民就必须需要空调。
同样,对于最冷月的考虑是这样的:首先,如果一个城市在最冷月份的日平均气温保持在 12 摄氏度以上,而本月的平均最低气温从未低于 7 摄氏度,那么该市的居民可能不需要供暖。每当天气偶尔变冷时,您可以通过多穿衣服、呆在室内和喝热饮来轻松解决问题。其次,如果一个城市在最冷月份的日平均气温低于 12 摄氏度但高于 7 摄氏度,或者本月的平均最低气温低于 7 摄氏度但保持在 2 摄氏度以上,那么该市的居民可能会在最冷的时候需要暖气。第三,如果一个城市在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低于 7 摄氏度,或者如果本月的平均最低气温低于 2 摄氏度,则该市的居民需要供暖。
那么,根据这两个维度、三个标准确定出来的完全符合不需要空调也不需要暖气的世界主要城市就有这些,后面标注了它们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中的气候。
很不幸的是,亚洲几乎没有符合如上标准的城市——就连昆明也不太行:昆明最冷月均温只有 4 摄氏度。通过一番人肉筛选,我们把亚洲仅有的符合如上“既不需要空调也不需要暖气”的标准的较大城市(国内就是地级驻地的,防杠)拿出来:我国云南的普洱(亚热带湿润气候 Cwa)、蒙自(亚热带湿润气候 Cwa)。
上面确定的几个城市范围也很小,因此我们把这些城市所处的气候类型也划分出来,并且将其确定为“合适的气候候选者”,用以减少之后所需要排查的气候类型。
湿度
温度之后就是湿度。如果单纯按照降水量合适与否,是很难判断气候是否宜居的,盖因季风性气候覆盖了全世界大量的人口,而且季风带来的降水是不确定的,可能今年多、明年少,年较差大。因此,只看降水量是不行的,还要看它的年均湿度,因为体感温度会受到气温、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
中央气象台的实验测定,在各种条件下,环境的适宜相对湿度为:人体舒适: 45%~65%;有利于防治疾病: 40%~55%;家具、乐器: 40%~60%。对应到图上,就是草绿色到青绿色的部分。如果再加上根据露点判断的湿度合适与否,我们可以筛查出那些湿度不符合要求的城市:
作为高原城市的波哥大、墨西哥城太干燥了,
加拉加斯、普洱太潮湿了,
日照
经过上面两轮残酷的比拼,还剩下:
那么,这里面有没有日照时间不够格的呢?我们粗略地判断,年日照时数低于 2000 小时的就不够格,一天至少给我晒够 5 个小时太阳。
但是,事实上秘鲁的利马的日照是不够的,一年只有 1230 小时,相当于每天 3 个小时。(想不到吧,唯一一个日照不够的居然还是一个地处沙漠中从来不下雨的城市)
利马适宜的温度和低日照来自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利马在秘鲁寒流经过的太平洋沿岸,盛行与海岸线平行的东南风,由于大气稳定性强,降雨量非常低;但是又由于寒流经过,相对湿度比较高,因此云量特别大。高湿度在初夏产生短暂的晨雾,在冬季通常是持续低云层和大雾(通常在 5 月下旬发展,一直持续到 11 月中旬甚至 12 月初),使利马地区成为整个秘鲁海岸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冬季多云,促使当地人在海拔500 米以上的安第斯山谷里寻找阳光。相比之下,伦敦的平均时间为 1653 小时,莫斯科为 1731 小时。当然,利马再多云,也比不上我国华西雨屏地区的逆天日照:四川宝兴年日照时数为 791.3 小时,即平均每天仅有 2 小时 10 分钟的日照时间,是全世界中低纬度地区里最少的之一。
风力
最后是最易被忽视实际上特别影响生活的一点:风力。风大的地方都不宜居,著名的有:阿拉山口、上海临港等等。
那么,因为风太大被筛掉的地方就是:
地处海角上四面海风的格贝哈(伊丽莎白港)(南非为了消除殖民地影响,把伊丽莎白港改成本地土著语命名的 Gqberha 了,尽管本地土著部族反对改名,因为改名之后没人知道这是哪)。
综上所述,世界上气候最好的主要城市就是:
恭喜蒙自成为中国所有地级行政区驻地里唯一一个完全符合以上所有标准的地方,以后养老如果不想学新语言的话,就请大家去蒙自吧。
(编辑:据我的很多朋友说蒙自个旧重金属土壤中含量可能相对高,谨慎考虑在蒙自个旧鸡街一带长居哦)
Ps:有的朋友说降水量对于宜居与否很重要,而我并不这么认为。降水量只跟当地工农产业发展有关,跟城市居民居住没有什么关系。例如国内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虽然小气候降水量很小,但是却因为地处热带(北纬 30 多度的热带)热量充足、靠近大河水源充足,可以在降水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发展产业,并且成为周边地区人民避寒的圣地。
攀枝花、巧家、宾川等地都几乎没有冬天,是四川贵州等地人喜爱的过冬地点,但是夏天比较热。而海拔稍高一点的怒江干热河谷,虽然因为地形原因没有城市,但是其实其夏天气温也相当舒适,而且冬天也十分温暖,可惜因为没有城镇的缘故没有详细的气象数据,所以只能猜测其也是气候较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