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题主这种问法注定是没有精准回答的,哪怕是问现在的情况,「中国现在有多少人知道地球是圆的」,虽然可以估算,但准确人数无人能打包票。所以我并不打算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顺着这个问题尝试简单梳理地圆说在中国古代的蛛丝马迹。
中国古代知道地圆说无非两个途径,一是本土发展出了地圆说,二是外来地圆说的影响。明清时期外来地圆说的影响我想不必多言,至于向前追溯,在元代由于地球仪实物的传入,肯定有人因此了解到了地圆说。
《元史·天文志一》:世祖至元四年,扎马鲁丁造西域仪象......苦来亦阿儿子,汉言地理志也。其制以木为圆毬,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串于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圆之广袤,道里之远近。
此外有意思的是在国内出土的一些东罗马金币上发现了地球的图案,这些金币的年代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1]。当然当时的国人如何看待金币上的圆球也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关于本土地圆说的情况,我国天文学史专家陈美东先生曾在《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一书中有涉猎[2],其中提到北周学者甄鸾所著《笑道论》中有一段关于地圆说的论述:
《文始传》云:天去地四十万九千里,日月直度各三千里,周回六千里,天地午子相去九千万万里,卯酉四隅,亦令转形......臣笑曰:......又天圆地方,道家恒述。今四隅与方等量,则天地俱圆矣......
陈美东认为甄鸾在批判道家的地圆说,相关引述则是中国古代关于地圆说的最早记录。
其实进一步分析,考虑到甄鸾著《笑道论》的初衷是为批判道教,甄鸾不见得是在讨论地圆说本身正确与否,而是想指明道家自身逻辑的矛盾之处:《文始传》作为道家著作,对于天地的描述与传统道家观点相左(卯酉四隅,亦令转形 vs 天圆地方,道家恒述)。「天地俱圆」是甄鸾根据《文始传》语的推论,原文并未明言大地之形状。从上下文看,甄鸾还在讽刺《文始传》连周三径一的道理都搞不明白[3],那么「卯酉四隅,亦令转形」的原意是否跟甄鸾的解读一致就很值得商榷了。
另外中国古代在元代以前确实有一些大地非平面的明确表述,如
至于老生常谈,争论不休的鸡蛋比喻,我只能感叹一句汉语博大精深。
PS:鸡蛋 + 馒头,有没有搞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