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官员周五(10月24日)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大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并“显著提升”居民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这一表态紧随中国公布《2026—203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之后,显示中国新一轮五年规划继续将重心放在制造业升级与科技自立,而非单纯依赖消费刺激。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蒋锦权在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中国今年GDP将达到140万亿元人民币。受消息提振,中国科技板块走强,科创50指数周五早盘上涨约3%。
路透社援引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今年8月主持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时指出,中国应“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并强调要推动教育、科技与人才的融合发展。这一思路在四中全会上得到进一步确认。
路透社称,尽管新规划更加倾向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政策制定者同时也承诺将加大力度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
政府高层:扩大内需是现代化战略支撑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十五五”规划的首要目标之一是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并“显著提高”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但他没有透露具体目标比例。
目前,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仍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而依靠信贷驱动的投资则高出约20个百分点。
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强化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中国扩大内需仍有巨大空间与潜力。”
增长放缓引发结构性担忧
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增速降至一年以来最低水平,国内需求疲弱迫使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出口工厂的意外活跃表现,尽管美国加征关税仍在持续。市场普遍担忧,尽管中国政府承诺推动结构性改革,但在化解长期经济失衡方面的政策效果仍有待检验。
据中国官媒报道,国务院会议已要求加快明年政策储备与重点项目规划,以确保“十五五”规划开局良好。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根据经济形势合理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与节点,以支持经济平稳增长,并维护股市、债市与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预期GDP达140万亿元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蒋锦权在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中国今年GDP将达到140万亿元人民币(约19.7万亿美元),而今年前九个月GDP为101.5万亿元。市场关注中国政府如何在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提振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