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T-Online.de 网站报道,中国紧缩稀土出口,使德国企业受到连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四再次收紧了那些西方国家早已深感疼痛的“拧紧螺丝”——新的、更为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如今也适用于在中国境外运营的企业。只要产品中含有哪怕极少量与中国有关的材料——无论是原产于中国、在中国加工过,还是通过含有中国技术的设备制造——其使用如今都必须经北京批准。
这些让西方工业如瘾君子般依赖的物质,诞生在泥土之中。由于其独特的电磁与光学特性,它们无处不在。人们在学校里见过的那种笨重的马蹄形磁铁,早已被体积更小、磁力更强的稀土磁铁取代,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机和发电机中。微型风扇靠它旋转,电动汽车靠它行驶,巨型风力发电机的涡轮里藏着吨级磁体。计算机芯片和战斗机同样离不开稀土。正是因为这些元素,海底数据才能通过光纤传输,让信息社会不停摆。当病人接受核磁共振(MRT)检查时,稀土存在于磁体中,甚至作为对比剂短暂进入血液。燃料电池、医疗假体、电脑硬盘、核电燃料棒、耳机、节能灯……用途几乎数不胜数。邓小平当年的话一语成谶:稀土就是“新的石油”。
中国作为原材料供应国的垄断地位在开采环节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全球稀土产量中“只有”约70%来自中国。然而,一旦进入从矿石中提炼金属的阶段,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离开中国几乎寸步难行。中国在这一环节的占比高达90%,而在制造高性能永磁体方面,这一比例甚至达到93%。中国的技术、设备和科研能力主导着整个产业链。
如果人们觉得这种全面的出口限制似曾相识,那是因为美国在高性能芯片领域对中国采取过同样的策略。而今,北京的官僚体系在习近平与唐纳德·特朗普即将于韩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会晤前夕,作出了回应——来了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中国做出敏感决定的时机绝非巧合:显然,习近平希望借此让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让步。可惜的是,欧洲在这场巨头博弈中并不能坐享其成。新规不仅针对美国,同样适用于所有国家——包括欧盟。这并非疏忽,而是北京的有意为之。欧盟近期刚刚以防范“中国电动车洪流”为由实施了惩罚性关税,如今也该体会一下得罪中国的代价了。今后,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恐怕得长时间等待高性能磁体的出口许可——没有这些关键组件,现代汽车根本无法生产。
这种战略依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严重冲击欧洲与美国的工业体系。建立独立的原材料供应链需要漫长的准备与投入。希望北京不会继续收紧控制。但欧盟也不是没有杠杆。尽管欧盟在稀土方面依赖中国,但中国同样需要欧洲:国内经济放缓、制造业产能过剩,中国急切地需要像欧盟这样庞大、富裕、购买力强的市场。
这就是全球化的现实:经济政策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拔河赛。虽然艰难,但也没有谁能轻易把对方拉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