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解决全球气候暖化的问题上,面对中国的承诺,所呈现的一种吊诡现象:它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但同时也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大国!
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联合国最新数据,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约合15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然而,尽管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正在迎头赶上,但其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仍然低于美国。
在中国,约60%的电力生产来自煤炭这种化石燃料。然而与此同时,大型可再生能源设施正在帮助这个亚洲大国满足电力需求。
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也占据主导地位,产量占全球70%以上。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了2024年,中国新售车辆中近一半将是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
减排承诺: 今年9月,中国公布了首个量化的温室气体净减排目标:到2035年减排7%至10%。然而,北京方面并未明确基准年。
专家估计,中国必须在 2023 年之前减少近 30% 的排放量,才能使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 1.5°C——这是《巴黎协定》设定的阈值。
观察人士几乎一致认为,北京的目标远未达到所需的努力程度,但由于其所谓的“清洁”技术行业(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的增长,它很可能实现并超越这些目标。
此前,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净排放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增加了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使用,其排放峰值实际上已经达到或即将达标。
可再生能源
本周,随着一份正式气候路线图的发布,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得到了证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祝贺道:“这是我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一个重要时刻。”
北京的目标之一是到2035年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提高到2020年的六倍,达到3600吉瓦。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曾估计其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482吉瓦。
为了实现新的目标,中国每年需要安装约200吉瓦的发电量,这远低于其2024年全年的装机容量。观察人士认为,该目标很可能实现,甚至可能在2035年之前提早超额完成。
能源消耗与电动汽车
中国国家主席呼吁,非化石燃料的占比也必须提高:根据北京方面的目标,到2035年,非化石燃料的占比必须超过能源消耗的30%。
这是一个可实现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保守的目标,据预测,十年内电动汽车普及率将达到36%。 习近平还承诺将电动汽车打造为新车销售的主流。在亚洲国家,电动汽车似乎已经占据了新车销售的40%以上,这似乎已成为现实。
碳排放配额与森林覆盖率
中国的新承诺之一是将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扩大到高排放行业。
该体系此前已扩展至重工业(水泥、钢铁、铝业),有关部门此前也曾宣布计划将其应用于更多行业。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北京方面还呼吁将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 200 亿立方米提高到 240 亿立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