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为什么澳大利亚四面环海,还是缺水呢?

澳大利亚大陆是全球最小的大陆,矿产还非常丰富的,上帝对这里可谓是恩赐丰厚。

然而,虽然四面环海,整体气候环境却有所不足,最大的问题在于干旱缺水,虽四面环海,但气候非常干燥,澳大利亚的约 70%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荒漠、半荒漠面积达 340 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 44%,成为各大洲中干旱面积比例最大的一洲。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

v2 abeeac5b58cd90a8bfb430b6c727f80e 720w

一、澳洲大陆为何干旱缺水?

所以咱一直有个脑洞:假如给咱一个“神之地图编辑器”,怎么改才能把干旱澳洲变成“天府之国”呢?

首先,在动用“神之地图编辑器”之前,咱得先搞明白为啥澳洲大陆如此干旱,毕竟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嘛。

澳大利亚的绝大部分荒漠分布区并不是土地退化造成的,这些地区本来就分部荒漠自然带,这是由于自然条件决定的。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

  1. 副热带高压影响:澳大利亚的纬度范围在南纬 10°41'-43°39'之间,南回归线从中部地区穿过,这令其中西部地区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2. 西部寒流和离陆风影响: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陆风,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两者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水汽不充足更难凝结成上升气流成云致雨。
  3. 大陆轮廓:澳大利亚的大陆轮廓非常完整,海岸线总体平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部,导致水汽无法进入腹地。同时大陆整体东西宽南北窄,从横向上延伸了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区域;
  4. 东部大分水岭影响:东部的大分水岭阻挡了水汽含量本就不多的东南信风深入内陆,同时限制了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围,从而使多雨区局限于东部太平洋沿岸。
v2 74bf7091d01bd74510f76120ccfa1c14 720w

二、澳洲气候的补完思路

要想澳洲大陆变成水草丰美的“天府之国”,我们现在就得反向思维:怎样澳大利亚大陆才会变的不干旱?

(一)副热带高压的问题解决思路

首先,咱们得解决副热带高压的问题,否则什么“天府之国”、“水草丰美”都是无稽之谈。

一般而言,南北回归线附近都是副热带高压带最强区域,也往往是世界上主要的沙漠分布区。其气候特征是下沉气流多,缺少降雨需要的上升气流。澳大利亚的纬度范围在南纬 10°41'-43°39'之间,南回归线从中部地区穿过,所以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地区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这也是澳洲中西形成干旱沙漠的首要原因。

v2 39aa77e6664866044a5f1eac54498ade 720w

而要解决副热带高压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 拖家带口跑路:将澳洲整体向南 / 向北移动 10-15 个纬度,使大陆大部分地区脱离副高压控制范围;
  2. 天降高原山脉:利用神之地图编辑器制造青藏高原一样面积广大同时海拔极高的地理单元,大大加强当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将当地气候扭转为季风气候

先说第一种方案:流浪澳洲计划(拖家带口跑路

如果澳洲向北移动的话,就会直接撞上印尼的马来群岛,那估计就是天崩地裂,彻底 game over 了。

所以咱只能向南试试了,那假如澳大利亚大陆整体向南移动 15 个纬度,那么其气候会变成怎样呢?

v2 fe67421894d170f9698961a088573c53 720w
澳洲大陆南移 15 个纬度的世界地图

目前澳大利亚纬度位于南移 10°40′S-43°39′S 之间,整体南移 15 个纬度,那么澳大利亚的纬度范围就会变为南纬 25°至南纬 55°左右,这样一来澳大利亚大陆就是一个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了。这样一来副热带高气压带对于澳大利亚的影响就大大减弱了,而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将会大大加强。澳大利亚西部的广大区域,将会受到来自印度洋的盛行西风带影响,带来湿润的水汽。

  • 西北部地区:在南纬 30°至 40°的澳大利亚大陆西北部地区将会形成“地中海气候”。
  • 西南部地区:在南纬 40°至 55°的澳大利亚大陆西南部地区将会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会变得更加湿润,会更加类似现在的欧洲,加拿大西海岸,但由于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个寒流,不像北半球的北大西洋暖流。因此降水量可能会不如欧洲西部。
  • 中部内陆地区:主要是大分水岭西侧的中部地区,将会很大概率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雨影效应只会干旱些,但是由于地势平坦西风可以长驱直入并且在越过大自流盆地向东有地形抬升的过程不会非常干旱。
  • 东部地区:大分水岭东侧地区,本来主要分布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如今,由于几乎不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反而处于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大幅少,但是有时也会受到新塔斯曼海和南太平洋高纬度气旋活动影响不会太过干燥。

从整体上来看,向南移 15 个纬度,澳大利亚大陆会趋向更加湿润。但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 整体气温降低,对农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 冬季受到南极寒流和寒冷的大澳大利亚湾的影响,将普遍寒冷多雪,塔斯马尼亚因为地形原因在其西侧会发展成全大陆最寒冷潮湿的地区。墨尔本,堪培拉和霍巴特一带的宜居性会降低。

咱再说第二种方案:天降青藏高原&山脉

根据地理气候规律,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海岸东部如果要形成雨水充沛的地区,那夏季内陆一定要有低压区。

比如我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和非洲东南部。因为大陆东部地区刮东风,将海上水汽带入大陆,遇到副热带高压带后上升,形成降雨。

我国东南部是由于青藏高原带来的低压区,在北美是因为落基山脉和北美大平原带来的低压区吸引水汽深入内陆。因此东南季风影响范围特别广;巴西东南部是因为高耸的安第斯山脉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西边的副热带高压带。而澳大利亚中部在南纬 33 度以南就是大海了,导致夏季内陆低压区缺失,无法吸引水汽进入内陆,反倒是夏季副热带高压区南移,从南回归线附近进入到南纬 30 度左右,更进一步压制了水汽进入,所以澳洲南部沿海反而是更为干旱。

澳洲与非洲东南部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很少,但非洲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高,所以夏天没那么热。但澳洲就比较悲催了,整个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 500 米以下,甚至大自流盆地海拔只有 100-200 米,澳大利亚的海拔比阿拉伯半岛和撒哈拉沙漠都低!夏季没有高原形成低压区加强海洋暖湿气流,也没有高山阻隔副热带高压带,海洋暖湿气流只能影响到东部沿海一小片地区,然后就掉头向东了。。。

所以可以将澳大利亚的西部增高到青藏高原的海拔(平均 4000m 以上),用以对抗副热带高压控制。

在青藏高原还未隆起时,东亚季风没有完全形成,中国南部是一片干旱。有些研究认为东亚这一时期的气候也比这个湿润一些,但总体而言是南干北湿,降水是没有显著季风性。当时差不多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部基本上亚热带或者暖温带的湿润 / 半湿润气候,植被也具有一定亚热带成分,而华北地区以南开始变干旱,最干燥的在西南部和华南地区,类似于澳大利亚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区,中部到南部的一些高地(虽然没有现在高)则类似于墨西哥高地的气候。换句话来说,就是青藏高原没了之后,东亚就和澳洲一样变成由纬度分布的行星风带主导,中国中南部恰好相当于北非撒哈拉沙漠的纬度,华北和东北南部相当于地中海,东北中北部相当于欧洲温带。

如果澳洲西部如果有一个类似青藏高原的地理单元的话,其面积广大同时海拔极高,大大加强当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将当地气候扭转为季风气候,产生如下影响:

  • 西、南海岸地带会有个多雨地带(西风迎风坡),
  • 副高不再影响该地区,地中海气候消失,副热带高压北移,澳大利亚的中北部形成沙漠,
  • 西北季风影响范围可能会缩小,
  • 东、南地区副高影响变小,形成季风性气候,雨量会更加丰沛。
  • 这个地理单元将会有“澳洲屋脊”、“澳洲水塔“”等称号,成为澳洲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二)东部大分水岭的解决方案

既然东部的大分水岭阻碍水汽深入内陆,那咱们直接把其削平,是不是就可以了?

答案是当然不行,咱在把大分水岭搞掉之后,还得再重新建一座更高的才行。

为什么这么做呢?

那我们先来看,如果把山脉填平,也就是说山地不存在了,即为山地变成平原,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要知道,山脉海拔高,温度低,对冷却空气中的水分,截留保存形成河流很重要,削平后水气反而留不下。

迎风坡消失,会造成降雨变少,水分存留不足,导致自流井消失,澳洲的大自留盆地的畜牧产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水汽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山地是比平原降水更充足的(比如同一纬度的华山降水就比处于平原地区的西安多)。一方面山地在阳光照射下升温比平原快,容易产生较强的对流上升运动;另一方面,暖湿气流会因为陡峭的地形被迫抬升。特别是在山地的迎风地带,在风的助力下,其空气的上升运动更为强烈,降雨也更加丰富。山都被削了,哪来的大雨倾盆?

大分水岭西侧是大自流盆地,为澳洲的牧业基地,其用水主要来源于自流井。在大分水岭被削平之前,大量雨水沿着岩层缝隙向低洼处渗透,水层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为承压水。含水层在湿润的东部山地出露并向西倾斜,一部分渗入地下的降水顺着倾斜的含水层流向盆地中部。中部盆地的地面低于地下贮水层水面,再加上地下水承受一定的压力,若在此处打井,水就可以自动喷出地面,形成自流井。如下图:

v2 197cb76e0677af01ebc26f598e2149b8 720w

如果没了东部的大分水岭,自流井极有可能将不复存在。到时候整个澳洲畜牧业的用水就得出大乱子了。

所以,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

咱就把东部的山挖了,在中部再堆起来,或者直接把大分水岭放西面,并且加高到 6000m,

这样有以下几个好处:

  1. 由于山脉作用,留住东南信风配合东澳大利亚暖流带来的水汽,澳洲东部就变湿润了。
  2. 新的山脉高度突破 6000 米的海拔达到雪线形成积雪,这样就能为澳大利亚造出多条淡水河,不仅为土地提供了淡水,而且还可能孕育出大河文明,首功一件啊!
  3. 新的山脉像一堵墙一样,可以阻挡西部高气压中心,类似巴西东南部的安第斯山脉挡住了西边的副热带高压带,有效减弱(东部地区的)干旱。

至于新山脉的位置、山势走向嘛,可参照下面的参考图。

v2 ec99a5d50140ea94ed7597e0a1372fba 720w
澳洲 7 月气压等压线及中部山脉示意图

(三)大陆轮廓魔改:塞进去一个地中海

前面说过,澳大利亚的大陆轮廓非常完整,海岸线总体平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部,导致水汽无法进入腹地。

那咱怎么办,当然是直接把澳洲内部裂开,让海湾深入内部,形成一个类似地中海的巨大内海,增大海洋对陆地影响,海水蒸发会在两边山脉形成坡面雨,干旱的内陆变成森林草原。

同时这个内海还能极大提升澳洲内部物流交通的效率,也能搞搞内海渔业捕捞养殖,一举多得嘛。

具体可以参考下面几个方案:

1、“真”地中海方案

PS:这张图倒是很直观地显示了澳洲是多么的“地大物博”,足以把古希腊、古罗马都装进去。

这直接就把澳洲彻底变成地中海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天下,降水基本是没问题了,但地理板块太过破碎,内部整合很困难,难以作为争霸世界的“王霸之地”。

v2 c60ea5887d8ba7063c3a91bcee06ed45 720w
澳洲版“地中海”

2、“蚊香海”方案

从澳洲东北的“卡本塔利亚湾”开始,延伸一条宽度为 100km 的蚊香状的螺旋形海洋,让“蚊香海”两岸保持湿润。由于蚊香海覆盖整个澳洲,因此可以让整个澳洲的气候宜居度大幅提升,全国处处皆是海滨城市,阳光海岸、椰林沙滩,岂不美哉·······

同时遍布全大陆网“大运海(运河 plus 版本)”航运网络也能大幅度降低全国的物流成本。

PS:估计在这个世界线,“澳洲蚊香海”邮轮旅行将异常火爆,口号咱也给想了一个,就叫“一趟蚊香游,遍览全澳景”,哈哈哈哈······

v2 9fa87340dadad998dea2e3362998b03a 720w
澳洲“蚊香海”

3、“艾尔内海”方案

前面开了那么多脑洞,最后咱就来个可行性高一点点的方案——“艾尔海”方案,因为澳洲内陆的艾尔湖低于海平面 16 米(绝大多数时间是干枯的,一旦湖里注满水周边立即生机盎然变成绿洲)引入海水将其扩大,相当于澳洲内陆腹地伸进来一个大大海湾,就能把整个大自流盆地 + 墨累 -- 达令河盆地 激活:海水蒸发会在两边山脉形成坡面雨,于是干旱的内陆变成绿洲。

v2 3f2ffdc07d95014dec49ab42b6ef4216 720w
澳洲“艾尔海”

当然,各位大神凭着自己手里的“神之地图编辑器”,完全可以搞出各种更有创意的方案,尽凭个人爱好发挥就可以了··············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