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对人和非人动物的具体功能还在研究之中[1],目前看来,每天睡至少两三个小时,让人脑清除脑脊液等处的杂质、进行突触剪枝[2]等生理功能有时间运转,对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有必要的,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不能用药物替代,尤其是经常睡不到七个小时的人的整体认知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会受到损害[3];在这之外,人的慢性睡眠不足与心脏病、2 型糖尿病、癌症、肥胖症、抑郁症等诸多疾病有关。熬夜对脑以外的部分造成的影响可能涉及肠道内积累的活性氧[4],这可以被抗氧化剂清理。
亦有学者认为睡眠剥夺会引起哺乳类免疫紊乱、活性氧是免疫紊乱的结果,在小鼠身上,睡眠剥夺的危害可以被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
因此,“人为什么要睡觉”在生理构造上的原因至少涉及脑和肠道,生理需求上的原因至少是脑和肠道需要清理代谢产物、脑需要调整神经接续。突触剪枝会造成一部分新产生的记忆被人遗忘,另一部分记忆则相对固定下来。
2020 年,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在果蝇、小鼠等动物身上发现了睡眠不足致死(例如连续十天以上的睡眠剥夺造成的猝死)与肠道的因果关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2020 年 6 月 4 日的Cell杂志上:
此研究的作者、神经生物学副教授 Dragana Rogulja 说:“我们惊讶地发现肠道在导致死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更让人惊讶的是,睡眠不足导致的过早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另一方面,许多证据显示睡眠时间过长与早死相关,可能是一些疾病同时造成睡眠时间过长和早死:
各个年龄段建议的睡眠时间[9]:
0~3 个月 每天 14~17 小时,考虑个体差异也不宜短于 11 小时或长于 19 小时[10]
在“保证了身体需要的睡眠时长”的情况下,睡眠时段在白天还是夜晚,对人的寿命、智力、健康状况之类都没有影响,白天你可以把光线遮挡起来营造黑暗环境。正常人在黑暗环境里睡眠有利于褪黑素相关的内分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