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入境游第一站”,上海如何让游客流连忘返?
11月2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文旅局获悉,今年前十个月,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同比增长38.54%。其中,韩国游客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22.09%。
今年10月,在国庆黄金周的带动下,当月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同比增长48.36%。游客增长最快的仍然是韩国,同比增长129.08%。与此同时,中国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政策利好带动下,10月俄罗斯入境上海游客同比增长87.66%。
此外,上海首届超级旅游攻略大赛已启动。澎湃新闻记者走访获悉,上海各区已陆续“出招”,“上新”文旅供给的同时,“暗自”铆足劲吸引游客。

11月20日,朱家角古镇,水清澈如“果冻”。本文图片 除署名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实习记者 张云鹏 摄
古镇三分之一游客是“老外”
11月20日的朱家角古镇,虽气温转凉,青石板路上,仍往来着众多金发碧眼的“老外”。
“朱家角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关起门来’的景区,而是‘景区+社区’的活态空间。”上海朱家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经理邢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古镇核心区域内,6个居委会下辖近1500户居民,数千人在此世代居住,深巷弄堂中随处可见生活化的场景。与封闭景区不同,这里的产权结构极为复杂,涉及居民、商户、游客三方利益协调,让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难度陡增。
原生态的魅力让朱家角成为外国游客的热门选择。邢峰说,上半年朱家角古镇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约100万人次,约占总体的三分之一。

朱家角的外国游客在体验手摇船
“老宅子、园林、手摇船,是外国游客最感兴趣的内容。最近我们就凭‘果冻河’实力出圈。”邢峰指向穿梭的手摇船告诉记者,今年朱家角古镇在水质治理上下了很多功夫,现在不仅水色清澈见底,而且也移栽了水草,游客泛舟水上,阳光洒下,水草摇曳,宛如“果冻”。
文旅供给“上新”
11月18日,由上海市文旅局主办的“域见上海”第一届旅游攻略超级大赛(第一季)(简称“旅超”)启动。大赛联动上海市5万余个文旅资源点位,聚焦9天马年春节超级黄金周,通过全民参与的攻略创作赋能文旅市场主体,推动上海“全域旅游”“多日旅游”高质量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在各社交平台看到,大赛启动后,首先出圈的,是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打卡点”。11月25日,澎湃新闻记者根据“网友打卡推荐”,来到宝山区的制高点:主体结构高达180米的长滩观光塔。

主体结构高达180米的长滩观光塔,因外形酷似金箍棒,被网友昵称为“定海神针”。宝山区文化和旅游中心供图
宝山区文化和旅游中心介绍,长滩观光塔所处地块曾是上海知名的老港区“上港十四区”,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杂散货集装箱码头。2012年,上海滨江迎来全面升级转型,长滩观光塔就是其中一个重点建设项目。
如今的长滩观光塔,被网友亲昵地称呼为“定海神针”。其圆柱形的观光塔为地下3层、地上19层设计,主体建筑结构高180米、相当于60层住宅楼,是目前宝山最高建筑体。从“定海神针”楼顶放眼望去,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尽收眼底,长江和黄浦江在此交汇,远处,陆家嘴四件套遥遥相望。

从“定海神针”180米楼顶远看吴淞国际邮轮港
有趣的是,这枚“定海神针”最初其实是市政隧道的排风井,位置也与现在的有一段距离。设计师把它平移上百米,到了现在的位置,并重新设计。在180米楼顶,“定海神针”开放户外楼顶行走,楼顶正中心,一台户外高空秋千已在调试。将来,这里还将有天际攀岩、高空跳伞等一系列特色互动空间。“宝山是很多邮轮旅客的入境第一站,这个地方紧邻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今年刚开人气就很旺,也完全有潜力变‘流量’为‘留量’。”项目方说道。

游客在体验“定海神针”户外行走项目
上海市文旅局透露,想要不一样的体验,是大多数旅客的朴素需求。社交平台有不少流量打卡地,其实都可以作为文旅资源。“旅超大赛”要做的,是挑出大家爱去的地方,推给有旅游产品设计的旅行社,最终,让实用的旅游线路真正成为游客能“闭眼入”的产品,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