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乌克兰战争使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孤立,俄中贸易曾创下纪录高位,但近期双边贸易出现下滑,令克里姆林宫担忧。三名俄方消息人士周四(8月28日)透露,俄罗斯总统普京计划在即将举行的中俄元首会晤中,推动贸易关系重回上升轨道。
路透社报道,在2022年2月俄军入侵乌克兰、遭西方伙伴断绝经贸往来后,中国迅速填补空缺——大量采购俄罗斯石油,同时出口汽车、电子产品等,是中俄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攀升至历史新高的2450亿美元。
然而,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8.1%。其中,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减少,来自中国的汽车进口也大幅下滑,成为主要拖累。
俄罗斯担忧这一趋势将在本周末于中国北方港口城市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成为焦点。知情人士称:“在普京出访前,双方官员正积极寻找提振贸易的办法,因为目前的数字确实不好看。”
一名消息人士指出,农业与能源可能成为新的突破口。
普京将在此次峰会与习近平会晤,并与包括印度总理莫迪在内的20多位领导人同台,这被莫斯科视作在遭受西方制裁之际的一次外交成果。
对华依赖与俄中关系"坚如磐石"
中国已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多名接近俄政府的消息人士承认,莫斯科对北京的依赖既涉及经济,也涵盖军事。
一名俄方消息人士直言,“没有中国,我们连一枚导弹都造不出来,更不用说无人机了。整个经济早就崩溃”。“如果中国愿意,战争早就结束了。”
俄中两国在2022年2月签署“无上限”战略伙伴关系。此后,双方多次会晤,5月习近平访问莫斯科时更强调两国关系"坚如磐石",并承诺在对抗美国影响力方面将合作提升至新水平。
贸易数据下滑的背后
不过,近期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俄罗斯燃料对华出口下降近20%;来自中国的智能手机和电脑进口锐减27.5%;汽车(包括乘用车、卡车和拖拉机)进口更是骤降46%,至58亿美元。
与此同时,低价值、通关要求较低的进口商品激增,而俄罗斯对华出口的铝、铜和镍则显著上升。
俄方官员认为,农业和能源仍是拓展重点,例如多年未能敲定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以及俄罗斯希望向中国出口的冬小麦。但迄今相关进展有限。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阿利哈诺夫上周表示,双边贸易下滑部分归因于制裁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他还承认,中国商品在一些市场领域已经逐步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