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9月26日伦敦电:一批俄罗斯与中国内部文件和采购合约显示,俄方已展开为共军供应先进空降特种作战装备,数量和项目至少足以支撑一个营,俄方并提供人员训练、改装等服务。专家分析,相关合作特别有助共军提升夺岛作战能力。
中央社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共自俄罗斯引进「远航」(Dal'nolyot)特种降落伞系统。 「远航」由国营企业「俄罗斯技术集团」(Rostec)开发,标榜是全球第一个能自大气平流层(海拔高度1万公尺以上)投放人员实施远距滑翔的降落伞系统。
「远航」目前已可在飞机飞行时速达350公里的情况下,在人员自1万公尺高空跳伞后,滑翔超过80公里,并准确抵达目标落地点。另一个更先进的系统Rostec「双人-400」(Tandem-400)则允许部队以一名作战人员搭配一名非作战人员(例如军医)的方式,自1万120公尺高空跳伞。这两个系统皆讲求「匿踪」能力,即不易被侦测。
这样的跳伞空投高度和滑翔距离对防空系统构成挑战。英国智库「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RUSI)副研究员、曾任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幕僚的丹尼柳克(Oleksandr V Danylyuk)告诉中央社,共军可先利用「远航」及其他空降系统渗透台湾境内,为后续的侵略行动铺路,而一旦中方在台湾境内有「内应」,或者台湾出现政治或军事指挥协调系统瘫痪失灵、社会极度分裂等情况,中方势必会试图善加利用。
丹尼柳克说,2014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克里米亚(Crimea)的闪电作战并继而兼并,或许会是北京参考的剧本之一。
中央社取得的文件显示,至少在2023和2024年期间,俄中曾就中方采购俄罗斯开发的空降和两栖作战装备及人员训练,在中、俄召开数次会议,出席者包含中方的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空军以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中国北方工业集团(NORINCO)代表,俄方则有俄罗斯联邦政府军事技术合作总局(FSVTS)、国营「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Rosoboronexport)、Rostec及其他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代表。
根据文件,中方拟向俄方采购37台BMD-4M空降战车、11架「章鱼」2S25M空降反战车自走炮(125mm)、11台「贝壳」BTR-MDM多功能空降装甲运输车,以及数台侦察车和指挥车。中方曾向俄方表达改装和性能升级需求,并希望俄方能「提前交货」。
此外,中方拟向俄方采购可用于俄系伊留申Il-76型远程运输机和Il-78型空中加油机的空投系统,以自空中投放前述空降战车、自走炮、装甲运输车、侦察指挥车等,包括以「三连投」方式投放。俄方也将向中方供应武器弹药。
俄方的空投系统可较中方现有系统投放更重、火力更强大的战车。另一方面,「远航」也可用于空降或空投装备和物资,飞行载重可达190公斤。中方另也向俄方采购可自8000公尺高空投放的250公斤自动投物系统。 「远航」和250公斤自动投物系统皆有导航装置,也可在空中调整飞行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要求,除了既有的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自俄方采购的空降战车、自走炮、装甲运输车、侦察指挥车以及降落伞系统皆须安装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接受器。
此外,这些军备皆须使用中国制通联设备;战车、自走炮、装甲运输车、侦察指挥车皆须与中方的无线电和网路控制系统整合。中俄另曾就确保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相容性进行讨论。俄方也将配合中方使用中国制弹药的需求,对系统软、硬体进行改造。
丹尼柳克告诉中央社,这些安排有助提升俄、中作战系统的互通性和协同行动能力,且运用了双方各自的长处(例如性能较优越的中制通联设备)。
此外,根据文件,俄罗斯将协助中国,于中国境内成立相关俄系军备的维修养护中心,并向中方移转科技和技术。丹尼柳克分析,中国将可以俄方提供的资源为基础,在中国境内发展「在地化」生产基地,甚至在提升俄系军备的性能和产量后,反过来对俄罗斯出口。
尽管国际间持续有意见认为,可透过利用俄中之间的矛盾「拉拢」俄罗斯、分化俄中,以加强对中国施压,外流的俄中内部文件透露,俄罗斯不仅正协助中国提升符合夺岛作战需求的空降特种作战能力,也可能试图透过缩短共军取得相关能力的时程,诱使共军对台湾「及早」出手,以进一步分化西方对乌克兰战场和欧洲情势的投入,并借机削弱北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