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十字路口的古镇|洛阳龙凤山古镇:30亿打造的“人造古镇”如何生出文化基因?

【编者按】

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熙熙攘攘的古镇曾是几代人的集体旅行记忆。

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旅行观念和旅行方式急剧转变,越来越多的古镇都身处“十字路口”,是继续忍受门可罗雀还是破釜沉舟升级改造,古镇转型势在必行。

更有甚者,不少古镇更被指为“假古镇”、“人造古镇”,千篇一律、批量复制,只有“躯壳”、没有“灵魂”。这类古镇面临的运营压力会更大,甚至入不敷出。这类“人造古镇”如何避免关门的命运?为此,在2025年暑期旅游高峰时节,澎湃新闻时政湃工作室特别推出专题——十字路口的古镇,系统探讨“古镇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

当然,也有一些运营规范、转型成功的古镇,成为其他古镇争相效仿的范本。它们转型成功的秘诀何在?也是我们这组专题探究的重点所在。

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是河南洛阳龙凤山古镇。作为洛阳4A级景区,这座由30亿资金打造的人造古镇,凭借建筑风格和灯光夜景,被网友称为“洛阳的凤凰古城”。但也有人认为,古镇虽然规模宏大,建筑却多为新建,缺乏历史沉淀,导致游客体验感下降。面对网友“没有历史文化元素,凭空造城”的质疑,如何让钢筋水泥的人造古街巷打造出文化符号?

设计:周寰

随着夜间旅游逐渐向县区下沉,许多城市选择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区打造“人造古镇”,龙凤山古镇就是其中一员。从荒沟坡地摇身变为4A级景区,洛阳龙凤山让小县城里有了夜生活。

龙凤山古镇位于伊川县城西北,占地面积5000余亩,总投资达30亿元。2024年龙凤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被拟认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年接待游客达431.1万人次,综合收入3.22亿元。

按照宋代建筑风格打造的传统古镇是龙凤山的一大亮点。作为洛阳的一处人造文旅项目,龙凤山古镇凭借建筑风格和灯光夜景吸引过关注,被网友称为“洛阳的凤凰古城”。

然而,古镇虽然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建筑却多为新建,缺乏历史沉淀,有网友表示,这种“千镇一面”的现象导致游客体验感下降,商业气息过重,文化内涵被淡化,难以形成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激烈竞争的当下,许多古镇都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深度平衡文化传承与商业逻辑?钢筋水泥的人造古街巷如何留下文化符号?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前往河南伊川县,了解龙凤山古镇的发展现状与探索之路。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前往河南伊川县,了解龙凤山古镇的发展现状与探索之路。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  编辑 马潇(02:34)

30亿打造的“人造古镇”

龙凤山古镇位于河南省伊川县城西北约3公里处,它的前身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古镇景区,而是一片有着一定自然景观基础但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

伊川县文旅局公开资料显示,伊川县城关街道南府店社区于2019年8月开工兴建龙凤山古镇,2020年建成投入运营,可吸纳300多家商户进驻,预计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2022年12月,龙凤山古镇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resize,w 1024

龙凤山古镇城楼。本文图片皆由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 摄

龙凤山古镇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总占地5000余亩,分三期建设,计划总投资30亿元,总体规划为“宋韵古镇、生态民宿酒店、颐养中心、游乐天地、休闲农庄”五大板块。龙凤山古镇生态旅游度假区整体由龙凤山古镇、二程文化园、荆山森林公园、西山植物园及若干家美丽庭院和研学基地构成。目前,占地1200亩、投资8亿元的一期建设已全部完成,度假区现开放的景点主要有:伊水瑶古镇、民宿村、特色酒店、游乐场、风车花海、研学基地等。

resize,w 1024

古镇内商业街。

河南省伊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今年以来,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110多万人次,辐射周边4.37平方公里。

澎湃新闻记者在景区注意到,度假区主要是由青砖灰瓦的仿古式建筑,如大型砖石结构的城楼、传统中式牌坊门楼组成的传统建筑群落,古镇西侧是民宿村,商业核心区域是几条商业街区,商业街区除传统商铺的网红小吃、文创用品、汉服妆造等商铺外,还有仿古的戏台、茶楼等。商业区外围有40余项标准游乐设施,包括儿童乐园、悬崖秋千、过山车等。古镇不收门票,可在现场预约进入,游乐设施则需要另外购票。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度假区的伊水瑶古镇是以宋文化体系为主,民国风情文化为辅,设有七条特色商业街道。其中宋韵风格街道三条,分别为石窑古街、宋韵古街、程夫子街;民国风格街道四条,分别为民主街、县前街、府店老街、北窑寨街。加上度假区另外两条宋代风格街道如意湖南街和如意湖北街,一共九条街道共同构成龙凤山古镇的特色古街商业区。除此之外,伊水瑶古镇还设有梨园文化广场、杜康酒文化广场、状元楼、唐宋战争博物馆等景点。

目前,九条古街共有商铺近300家,按经营业态的不同,有非遗手工街、特色小吃街、网红街、酒吧街等。澎湃新闻注意到,下午6点左右,景区内游客不多且比较分散,有的商铺并未营业,甚至已经关门,戏楼舞台表演才开始,只有零星打卡拍照的游客。7点左右,景区五彩的灯光陆续亮起,夜间文化活动表演的广播提醒着游客节目时间表,不少游客向不倒翁娃娃表演、伊水情歌文化表演等地点聚集。夜幕降临,景区还设置了篝火音乐晚会,舞蹈演员邀请游客一起互动。

今年21岁的媛媛即将大学毕业,她和家人一起从信阳来古镇游玩,下午一到她就去了汉服妆造的体验馆。“之前听说龙凤山的特色就是汉服打卡,价格便宜选择也很多,穿上古装走到民国风情街,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古建筑也非常有风格。”

resize,w 1024

古镇夜景。

游客旺季集中于节假日

“我家的民宿是中式庭院。以前旅游旺季的时候两层楼都不够住,节假日期间住宿都会订满。”民宿老板周红是古镇周边的村民,当初古镇建造的时候,她和一些村民慕名而来入驻,开办商铺、小院民宿等。“确实拉动了当地的经济,也促进了就业。”

龙凤山古镇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度假区当地利用沟域地形建成了39家特色民宿,207间特色房间,安排就业岗位1300多个,带动周边7个村1000多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推动了当地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

“龙凤山离洛阳市区稍微有点远,开车要半小时左右,所以不如市区的景点游客量大。”周红表示,景区也曾出现游客爆满的情况。“春节期间人都多得走不动,有些游客来了之后发现和其他古镇差别不大,所以现在游客基本就是稳定下来了,节假日、周末稍微多一点,平时工作日就住宿人少些,有时民宿会作为婚房整院出租。”

洛阳本地的网约车司机陈师傅告诉澎湃新闻,龙凤山古镇在洛阳的知名度并不高,主要是周围的村民晚上去逛逛。“古镇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历史,近几年才新建的,景区不收门票,而且灯光夜景好看,伊川环境不错,晚上很凉快,但来洛阳的游客,主要还是会去老君山、龙门石窟、博物馆这些地方,很少会有专门打卡龙凤山的游客。”

resize,w 1024

下午时分商铺顾客较少,一些商铺并未营业。

龙凤山古镇内的一家文创饰品店的店员小怡对澎湃新闻表示,古镇游客主要是晚上、周末和节假日会多一点,工作日比较少。“很多游客来洛阳都是去老君山、石窟等等,我们这些住在周围的人还算来得多,外地游客有些甚至不知道这里。”

澎湃新闻采访了解到,龙凤山古镇营业以来,口碑评价曾出现两极分化的状态。有的游客认为,龙凤山古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游玩的去处,灯光表演不收门票,复古气息彰显古代建筑的韵味,也完善了当地的旅游文化生态结构,提升了当地的旅游体验。从山西跟团出行的游客王阿姨来洛阳的第一站就是龙凤山,“建筑古色古香,又有舞蹈杂技表演,还有娱乐设施,可以拍照体验的地方很多。”

然而,有曾来过古镇的网友表示,龙凤山古镇的网红小吃和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古镇的文化底蕴不足。“古镇都是臭豆腐、大鱿鱼、奶茶,小吃都差不多,建筑样式也大致相同,卖的纪念品也都是手串、镜子、梳子,本来就是仿造的‘假’古镇,没有历史文化元素,都是假山假树假风景,和其他真正的古城相比没有什么历史底蕴。”

resize,w 1024

夜幕降临,游客聚集在戏台观看篝火表演。

小怡介绍,古镇的九条街有不同的特色,但是每条街的产品和内容也基本相似。“像我们的饰品店卖的东西在这一条街都差不多,有特色的产品主要就是洛阳的冰箱贴、书签、摆件等,差异化的产品比较少,游客来逛主要就是吃小吃、看表演。”

小怡介绍,去年过年期间,龙凤山古镇举办了迎新春的庙会活动,英歌舞、打铁花、非遗火壶、灯光秀,还有古装娃娃、不倒翁等等,节日氛围挺浓。“春节期间收了门票29.9元,游客来了很多,生意也不错。但是过节之后再收门票游客就少了,而且春节期间表演灯光多遇到了突然停电的问题,后来景区就都改造升级了。”

“人造古镇”如何打造新业态?

根据龙凤山古镇运营公司官网公布的信息,古镇以宋文化体系为主导、以伊川历史文化为落脚点,打造具有深刻内涵和长久文化生命力的旅游模式;依托当地历史文化、在其基础上删减整合出一套具有差异化的旅游文化体系。其中差异化、品质化主要体现在:策划与风貌建设的创新;业态上的品质创新;文化上的包装创新;项目打造上的品质沉淀。

澎湃新闻注意到,古镇曾多次闭园升级改造,例如在2024年11月19日,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应广大游客建议,景区内坡度起伏较大的民宿群将加装电梯等设施,同时,景区对演出舞台以及场景、环境、亮化、商铺等进行全面升级与改造。为确保工程顺利,景区将于2024年11月25日至2025年1月10日闭园。此次升级开园后的景区增加了春节氛围大型灯会、沉浸式歌舞演出、水上灯光秀等活动。

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提到,伊川是中原文化发祥地之一,古称伊国、伊阙,历史悠久。龙凤山古镇生态旅游度假区研学基地五子阁,便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伊川五位满腹经纶的学者而建。他们是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后人称他们为“北宋五子”。

宋韵古镇是龙凤山的特色,打造“人造古镇”虽然满足游客对“穿越时空”体验的需求,但面对网友“没有历史文化元素,凭空造城”的质疑,如何让“人造”空间生长出真实的文化灵魂?

一位不愿具名的文旅方面专家对澎湃新闻表示,人造古镇与真实文化遗产存在本质区别。真实古镇的兴起源于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相比之下,人造古镇往往缺乏真实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要么就是历史文化太冷门,没有足以吸引客流的知名IP。“一些模仿式、没有原生文化系统的仿古镇只得其形,未得其髓,只靠灯光秀、美食街、网红流量主播等吸引游客,无法真正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上述专家表示,古镇应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IP,避免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和商业化模式。对于真实文化遗产不足的景区开发,可以考虑发展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模式,着眼于平衡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关系,既保护环境,又传承文化。着眼平衡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关系,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特色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感。

从伊川县2024年的财政数据来看,2024年伊川县地区生产总值431亿元。财政税收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2.7亿元,同比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2亿元,同比增长5%。结合伊川县的财政收入数据和龙凤山古镇的发展规划,在这样的状况下,投资建设古镇这类大型文旅项目并打造新业态,地方面临着资金投入与回报的现实考验。

建设和运营古镇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项目打造、景区维护等。据媒体报道,龙凤山古镇景区提质升级项目以二期梅园项目为主,位于鸦岭镇槐树洼村,项目占地约235亩,计划投资5.3亿元。如果资金投入不足,景区的建设和升级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影响游客体验和景区吸引力;但如果过度投入,在财政收入增长有限、税收收入甚至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可能会给地方财政带来较大压力。

从收益角度来看,2024年伊川县共接待游客431.1万人次,综合收入达3.22亿元,龙凤山古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镇若能成功打造新业态,吸引更多游客,将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税收来源,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如伊川县计划依托龙凤山古镇省级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快府店驿等美食街业态提升,打造“夜间经济”地标。

伊川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5年将全力推进龙凤山古镇业态提升、龙悦水韵温泉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依托大德盈科等专业运营商,高效推进二程文化园托管运营。同时,要大力推进研学旅游,全力支持龙凤山研学基地、恩科雨露打谷少年研学营地争创省级研学旅行实践营地,持续叫响“研学伊川”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以上。

可以看出,若规划顺利实施,龙凤山古镇通过打造新业态,有望实现经济收益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也为古镇景区在资金支持下更好地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保障,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激烈竞争的当下,面对网友“没有历史文化元素,凭空造城”的质疑,龙凤山古镇要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结合生态旅游和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在文化内涵和创新上深入挖掘。

resize,w 1024

设计:周寰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