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总理莫迪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引人关注。莫迪赴华前先访问日本,在华期间“亮点”迭出,结束中国之行后对中国领导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达感谢,说明其此趟中国行,心满意足,“满载”而归。莫迪都有哪些收获呢?非常值得捋一捋。
2025年8月30日,天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天津,即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视觉中国 图
先到日本收获“大单”
莫迪此次来华,行程安排颇为讲究。8月31日至9月3日,中国主办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和九三阅兵。中国早就对莫迪发出参会邀请,但印方迟迟没有给予正面回答,直至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印产品增加25%关税(累计高达50%关税),转机才出现。当晚,印媒普遍报道莫迪将赴华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并与中国领导人会晤。
8月18-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长王毅赴印访问,先后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兼印中边界事务特别代表多瓦尔以及莫迪会晤,并达成中印边界问题10点共识,19日印方正式宣布莫迪将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
8月22日,印度外交部公布莫迪总理行程,出人意料的是,莫迪选择8月29-30日先去日本访问,而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莫迪的这一安排,说明其照顾日方关切,体现印日关系非同一般,而日本也给予了积极回报。表现如下:
首先,日方对莫迪来访予以隆重接待。日本对莫迪给予非常高规格的接待礼遇,可谓史无前例。例如,欢迎莫迪来访的迎宾仪式中,几个环节都是精心安排,包括日本佳丽身穿印度国服纱丽、跳印度教经典舞蹈婆罗多舞、集体双手合十说Namaste(印度教文化常用见面语)、众多在日印人欢呼迎接等。这些安排,毫无疑问,令高举印度教民族主义(Hindutva)大旗的莫迪感到满意,甚至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其次,莫迪访日成果显著。莫迪访日行程很满,包括参加印日经济论坛、第十五届印日峰会、与16位日本县长座谈、接待多位日本其他政治或宗教领导人、参观日本电子厂等。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除了莫迪接待日本其他政治或宗教领导人和与日本县长座谈外,其余行程,日本首相石破茂全程陪同,可见日方对莫迪来访的重视。这种局势下,莫迪访日收获不小,表现在这些方面:
一是莫迪向日方传达重要信息。莫迪参加印日经济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日本是印度发展的关键伙伴国,日企已在印投资400亿美元,欢迎日企赴印投资制造业,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和技术革新等领域,制造业包括电池、机器人、半导体、造船、核能等。莫迪表示,日本是“科技强国”,印度是“人才强国”,印方致力于发展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太空等,若日本技术与印度人才结合,将会带来21世纪的技术革命。
针对日本技术如何与印度人才结合,莫迪指出,可通过扩大人文交流,日方为印度人才提供日语、软技术,共同打造一支“为日本准备的”的劳动力队伍等。借助印度的桥梁作用,日本可以拓展非洲等全球南方国家的市场。莫迪的这些设想,随后体现在印日签署的“大单”中。
二是印日签署一系列“大单”。莫迪虽然访日仅两天,但成果单很长,不但签署13项政府协议和8项其他协议,而且双方发表《第15届印日年度峰会联合声明:致力于我们下一代的安全与繁荣的伙伴关系》,内容涵盖上述21项成果单内容,预示上述印日合作内容被制度化与合法化。
13项政府协议,包括印日在未来10年的合作愿景——安全合作、人力资源合作、联合信用机制合作、数字合作、矿产资源合作、太空合作、清洁能源合作、人文合作等。其中人力资源合作特别规定“在今后五年内促进印日 50万人双向交流合作,特别是5万名熟练与半熟练技能的印度人赴日”。8项其他成果,包括未来十年日本对印度私人投资达到1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67亿元),印日发起经济安全倡议、人工智能倡议、移动电信技术合作、中小企业论坛、邦-县高级别对话等。
从莫迪访日成果清单来看,未来5至10年将是印日全面合作、深度融合时期,不但日本全面助力印度经济、科技发展,还将有50万人的双向交融,包括5万印度人赴日。显然,这对急需发展经济、科技,解决人口就业压力的莫迪政府来说,无疑是巨大收获,也预示莫迪力推的技术移民外交又往前跨越一大步。
访华期间,“亮点”纷呈
8月31日至9月1日,莫迪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本次峰会共有20多位外国领导人、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海河之滨,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参会规模最大的一次。莫迪在峰会的表现令人瞩目。
其一,莫迪受到隆重迎接。从印度官方媒体对外宣传的信息来看,莫迪抵达天津后,受到中方隆重迎接,包括机前铺就红毯,舞蹈方阵列队载歌载舞,中国民众打击印度古典乐器、跳婆罗多舞,在华印人热烈欢迎等。网络舆论认为,印美关税战下,莫迪在中国受到隆重迎接,这明显是给特朗普送去一个信号。
其二,中国领导人与莫迪举行会晤。8月31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莫迪举行双边会晤。双方虽然没有发表联合声明,彼此表述有个别差异,但大方向一致。习主席指出:“中印是两大东方文明古国……做睦邻友好的朋友、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应当是中印双方的正确选择。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双方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通过天津会晤再提升,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习主席对中印关系提出四点建议: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彼此互信。扩大交往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三要照顾彼此关切,坚持和睦相处。四要加强多边协作,维护共同利益。
在中方发布新闻稿后,莫迪在其官方社交平台账号以中文发布推文表示:“在天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我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晤。我们回顾了自上次喀山会晤以来印中关系的积极发展势头。我们一致认为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十分重要,并重申了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和相互体谅的基础上加强合作的承诺。”莫迪这一说法,基本与习主席观点一致。
两国领导人为未来中印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因而中印关系再出发态势明显。但印媒报道时强调,特朗普对印度扬起的“关税大棒”导致莫迪走向中国。例如印度主流媒体《经济时报》以图文并茂方式指出:特朗普对印度的关税行动,就像“老鼠撼大象,可笑但不可怕”。
其三,莫迪与普京举行会晤。9月1日上午,在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之余,莫迪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双边会晤。根据印度外交部发布的消息,双方讨论了包括经济、金融、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问题,彼此对这些领域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表示满意。同时,双边还讨论了包括乌克兰冲突等地区和全球问题,莫迪总理重申支持最近为解决乌克兰冲突而采取的举措,并强调需要加快停止冲突并找到持久和平解决方案。此外,双方还重申支持进一步加强双边特殊和特有的战略伙伴关系,莫迪向普京表达期待普京年底访印参加第23届印俄年度峰会等。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莫迪是坐着普京的座驾去参加双边会晤的,双方一路谈笑风生。印度主流媒体《经济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当天最具标志性的画面是莫迪和普京同乘一辆车前往双边会晤,并在车上密谈了45分钟,这是给特朗普发出的明确信号。
网友们指出,这一幕不仅再现普京总统与特朗普总统在阿拉斯加同车畅聊的情景,而且是对特朗普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加增25%关税的另一个回应,特朗普看到这一幕不知作何感想?
其四,莫迪在上合峰会发表讲话并签署《天津宣言》。9月1日上午,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正式召开,莫迪发表以上合组织英文缩写SCO为关键词字母开头的讲话。S、C、O分别指安全(Security)、互联互通(Connectivity)、机遇(Opportunity)。针对安全问题,莫迪重点指出恐怖主义对印度的安全危害性,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反对恐怖主义融资,指出恐怖主义双重标准不可接受等。
针对互联互通问题,莫迪指出互联互通不仅为贸易提供便利,也为信任和发展打开大门,印方正在开展诸如恰巴哈尔港和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等倡议,以加强印度与阿富汗和中亚的联系。同时,莫迪指出:印方认为推进互联互通必须坚持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仿佛有所指,但又欲言又止。
关于机遇问题,莫迪发言中谈得最多,从提倡进一步加强上合组织大家庭的人文交流,谈到印度当前正在“改革、执行和转型”,为印国家发展和国际合作创造机遇,诚邀大家参与印度发展进程(即鼓励外国赴印投资),再到以本次上合峰会的革新理念和以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为由,提倡上合组织大家庭一起呼吁联合国改革等。
最后,莫迪指出,全球南方正在兴起,有助于改变国际秩序,上海合作组织可以就此在促进多边主义和包容性世界秩序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这一点与上合组织《天津宣言》中全球治理内容不谋而合,因而莫迪总理顺利签字,进而促使本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格外成功。例如,俄罗斯媒体报道称:本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主旨是团结,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天津宣言》,做出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政治决定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参加上合组织峰会期间,印方人员抓到一个镜头,即莫迪与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热聊的场面。印度《经济时报》社评指出:如此罕见的热情互动并非偶然,而是精心策划的外交表演,一场会让特朗普感到不安的表演……特朗普肯定注意到了这一点。莫迪与普京和习近平主席的身体语言,不但传达出印度有选择的余地,而且是对特朗普霸凌政策的一个微妙且不容忽视的提醒,即印度并不仰仗美国,如果受到太大压力,它可能会加深与其他全球权力中心的关系。
高兴离去并对中国表达感谢
9月1日下午,在其他上合组织国家领导人转场北京参加九三阅兵之际,莫迪总理乘专机离开中国。离开前,莫迪在官方社交账号发推文表达对中国领导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感谢。莫迪表示:“我结束了对中国富有成果的访问,出席了上合组织峰会,并与各国领导人进行了交流。我还强调了印度在关键全球问题上的立场。感谢习近平主席、中国政府和人民成功举办本次峰会!”这说明,莫迪对出席本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甚感满意。
无独有偶,在莫迪表达对中国的感谢前夕,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在9月1日下午发出这样一则信息:“美国和印度的伙伴关系持续迈向新高度——这是21世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伙伴关系。本月,我们将聚焦推动我们前进的人才、进步和机遇。从创新创业到国防和双边关系,正是两国人民之间持久的友谊推动着这段旅程。”
结语
从莫迪中国之行前后及其在华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不得不承认莫迪是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其在特朗普“关税大棒”的高压下,高调宣布参加天津峰会且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并决定在访华前先访问日本,说明其看到大国关系复杂背后的机遇,以及上合组织平台的机遇。从这一视角来说,莫迪此访具有多重意义,其一系列举措都是带有目的性的。
对于印日关系而言,通过访华前先访日,与日方达成一系列成果清单,并将清单内容写进联合宣言,预示着这些印日合作内容要逐步落实,也预示未来5-10年印日关系将发生深刻变化。
对于中印关系而言,莫迪通过参加上合峰会且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把想表达的都表达了,进而实现其多重目的——不但促使边境局势缓和与保持和平安宁,方便印方下一步有精力发展海上力量;持续推进印度香客赴中国西藏自治区“圣山圣湖”(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湖)的朝圣;而且提倡要扩大人文交流,方便更多印度人来华留学或工作,以及鼓励中资企业赴印投资,助力印度经济发展;也让美国看到了,特朗普的关税霸凌政策促使中印走到了一起。
对于印俄关系而言,通过此访与普京会晤且精心安排与普京同车私聊,不管他俩私聊内容是什么,至少让特朗普看到了这一点:印度不是“软柿子”,不是美国想支配就能支配的。
对于印美关系而言,莫迪总理此访的诸多动作,毫无疑问都是做给美国和特朗普看的。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在9月1日发布的信息,无疑是和莫迪打了一个配合。
总之,莫迪此次访华,虽然在特朗普关税大棒的高压之下而来,但经过莫迪的精彩表演,实现让多方都感觉“赢了”的效果,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这也预示着一个独立自主、张力十足、游刃有余、外界不看好但内部韧劲十足、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婆罗多”大国正在崛起。
(姚远梅,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副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