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例:中国刚刚在太空烹制了新鲜鸡肉。28分钟!这就是中国太空烤箱在400公里高空将腌制好的鸡翅变成金黄酥脆、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所用的时间。这是世界首例,得益于一项技术壮举:在零重力环境下烹饪,而零重力环境下哪怕最微小的火花都可能酿成灾难。
经过几十年的冻干食品时代,中国天宫号的宇航员们重新定义了轨道上的生活,中国也展现了其雄心壮志:太空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室。
本次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的乘组人员包括一名32岁的航天员武飞;他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航天员。也是由他在天宫空间站上从轨道上的烤箱中取出第一批烤鸡翅,世界首例!
10月底,一台通风烤箱跟着搭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天宫。自此,目前在轨的六名航天员开始体验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在零重力环境下烹饪新鲜食物。
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周一发布的视频显示,航天员武飞将腌制好的鸡翅滑入墙壁隔间,28 分钟后取出,鸡翅金黄酥脆,热气腾腾。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中国人都爱吃热食。我们宁愿自己烹饪,也不愿吃速冻食品。 刘伟博(音译),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工程师
微重力环境下的一项重大技术挑战
这项壮举绝非易事。在失重状态下,自然热对流并不存在。蜡烛火焰会因自身燃烧而熄灭,烟雾会滞留在烛芯周围。因此,为了使食物均匀受热,中式烤箱采用了类似空气炸锅的风扇来循环热空气。
温度达到摄氏190度,远高于普通加热系统的100度,使食物能够焦糖化。
主要的挑战依然在于过滤。在压力环境下,每一个颗粒都至关重要,因此该设备采用了高温催化系统和多层过滤装置,俾能有效捕获油烟和油脂。“我们把排气罩设计在烤箱内部,” 中国航天员培训中心的一名研究员(宣勇)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解释道。所有可触及的表面都保持低温,以防止烫伤。
这次实验与2019年在国际空间站进行的实验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烤一块饼干就需要长达两个小时。而在这里,鸡翅和黑胡椒牛肉块不到半小时就出炉了。另一个主要区别是:国际空间站的饼干是用预先成型并冷冻的面团制成的,此前从未在轨道上食用过。
这些食物被冷冻后带回地球,仅用于科学分析。而中国宇航员则直接在太空烹饪和食用新鲜肉类。
除了技术演示之外,心理层面也至关重要。南京大学航天工程系教授康国华强调说:“空间站不仅仅是一个实验室,它也是航天员的家。”
对于为期六个月的任务而言,能够烹制地道的餐食直接有助于维持士气。目前的菜单包含190种菜品,以十天为一个周期。中国毫不掩饰地将这一发展与早期载人航天任务中使用的冻干食品管相提并论,在西方面前毫不掩饰地展示其太空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