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老本行,虽然我现在的垂直领域是教育和职场,但我硕士专业是地貌学,学得还很好,实在技痒难耐,就回答一篇吧。
台湾和海南虽然都是海岛,但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两者的淡水资源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海南岛地处热带,年降水量充沛,加上大部分地方地势比较平坦,岛上河流众多,淡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台湾虽然降水量也不低,但由于地形陡峭,河流短急,雨水迅速流入海洋,加之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导致水资源相对紧张。
这里我要解释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地形地貌。实际上,台湾同样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也是非常丰沛的。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吧?我国年平均降水量最大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这地方多年平均降水量能有多少呢?6557.8 毫米!这是什么概念?作为对比,长江流域的上海年平均降水量只有 1147.3 毫米。也就是说,火烧寮是上海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近 6 倍。更不要说火烧寮在 1912 年创造的最大年降雨量记录多达 8409 毫米,长期保持中国年平均降雨量的最高纪录,也被广泛称为全国的“雨极”。火烧寮的降水日数也多,年均降水日数达 214 天,几乎三分之二的日子都在下雨。
那台湾为啥又缺水呢?我给大家看看台湾的地形,你就明白了。
看到没有?台湾全岛山系纵贯南北,主脊中央山脉位置偏东,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自东而西包括 4 条大致并行的山脉,即:中央山脉及其东侧以大断层和纵谷分隔的海岸山脉——台东山脉;中央山脉西侧为南北遥相联接的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西邻的阿里山脉。后者外侧为丘陵或台地连接的山麓地带。再向西边,低降为向台湾海峡延伸的宽狭不一的冲积平原。而台湾岛东部海岸山脉前缘大部分为急降于太平洋的陡崖深海。
现在你明白了吧?台湾岛东侧你可以理解为直接就是悬崖,那里不可能发育出河流,顶多有一些沟涧,根本存不住水。
而西边面向台湾海峡一侧有那么一点平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的地方,工农业都很发达,用水量极大。而台湾的形状是南北长东西窄,发源于中央山脉的河流流到山脚下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又穿过狭窄的平原汇入台湾海峡了。
我给大家看看一张台湾水系图吧?
你看看台西平原上那些所谓的河流,不就是大陆上短促的小溪吗?事实上,台湾除了北部有一条所谓的淡水河以外,其它确实都叫溪,大家仔细看上面的地图是不是?那么短的小溪怎么能把水聚集起来呢?
可能有的同学说,那台湾下那么多雨,可以修水库啊!这问得太好了,山区的同学有经验,你们来告诉大家哪里可以修水库。
对的,并不是到处都可以修水库的,最适合修水库的地方是山脉绵延很远,山谷纵横交错且相对平缓,这样的话把下游修一个大坝拦起来,就可以把上游的水聚集起来形成巨大的水库。大家经常看到的水库好像一个大池塘那样,其实你看到的只是水库的一点点,往上游伸到山谷里的沟沟汊汊可以绵延几十上百公里。台湾山脉里并不具备这样的地形。
有同学可能想起来了,台湾不是有个日月潭吗?一点没错,台湾确实有这个宝贝。但日月潭面积只有 7.7 平方千米,比杭州西湖略大那么一点点。不过它水深有二三十米,超过西湖 10 多倍。但即使如此,这点水哪够整个台湾用呢?更加重要的是,日月潭的水那么深,也不容易把它抽出来用。所以,日月潭如果长得浅一点,但容积相当于西湖的十倍那就好了。这就好比一个深深的罐子,倒是可以装很多水,但它口子太小了,下雨的时候接不了多少水。我们的水资源都是靠天上下下来的知道吧?所以,日月潭如果长得像一个大脸盘,口子很大但比较浅,那就比较理想——下雨的时候可以接很多水。但它现在长成了一个口子很小的深罐子,既不容易接很多水,很深罐子里面的水也不容易倒出来用。
好了,不写了,总结一下:台湾的降水量确实很大,但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河流短促,聚不住水,所以才相对缺水。就像你在热带大海上航行一样,几乎每天都下大雨,但你船上接不了几滴雨,仍然缺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