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国际邮报》Courrier international 周四11月6日更新报道,中国有数千万儿童和青少年罹患心理疾病。近年来,各类研究持续警示中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如果说教育部呼吁减轻学业压力,未成年人过度使用手机也成为被关注的问题。
《国际邮报》这篇报道说,“每四名中国青少年就有一人自残。” 这是中国科普网站“果壳 Guoke”在10月31日的警告。该网站观察到近年来这一令人担忧的趋势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开始讨论一个棘手的问题——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一周前,10月24日,中国教育部也就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作出回应,并提出多项措施加以应对。据专注中国官方数据分析的博客“数据开放”称,此次全国性反应“前所未有”,某种程度上也证实了事态的严重性。
报道续称,中国教育部公布的“十项措施”着力为学生提供更有力的心理健康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禁止“重复和惩罚性”作业,鼓励每周实行“无作业日”,以及禁止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2023年时,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完成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已揭示,17岁以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三千万儿童和青少年罹患不同程度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报道表示这是中国官媒央视报道的数据。
家庭压力与手机使用
报道提到,同年出版的《2023中国心理健康蓝皮书》也印证了上述情况。根据该研究,高中生抑郁症患病率达40%,初中生为30%,小学为10%。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的原因包括家庭压力、父母对学习成绩的高要求,以及缺乏对孩子的关爱。
此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4年中国农村欠发达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报告》也揭示了农村儿童的严重问题。据该报告指出,“有三成农村儿童面临抑郁风险,这个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14.8%。”
报道表示,手机成瘾也被认定为重要影响因素。中国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12—18岁青少年每天平均花4.2小时在手机上。同时有超过70%青少年表示,如果离开手机就会感到极度焦虑。
报道提问:“为什么手机危害如此之大?” 并引述“数据开放 ShujuKaifang”博客做出分析:“手机带来情绪不稳定,过度使用导致睡眠不足也是心理健康恶化的重要因素。”
报道总结指出,据《中国青年报》援引中国睡眠研究会202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调查发现小学生、初中生平均每晚分别睡7.65小时、7.48小时,高中生仅为6.5小时。而中国教育部建议三年龄段青少年每晚应分别睡眠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这份中国日报同时警示:“超过六成受访青少年会为了玩手机、打游戏和看电视剧而牺牲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