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聚集而生,它是多元融聚的美好总和。今日,2025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在上海张园成功举办,站在“十四五”收官与澎湃城市更新IP创立五周年的双重节点上,大会以“甦(su同‘苏’)生·重聚”为主题,标志着城市更新从物理空间的“破茧重生”,正式迈向修复社会联结、实现多维“重聚”的深化阶段。

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特别支持下,大会由澎湃新闻主办、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上海硕风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上海市建筑学会、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学术支持。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社长胡明华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社长胡明华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开篇明义,指出本届城市更新大会的三大特点:一是以“甦生·重聚”为主题,立意深远;二是本届大会将聚焦点放在“街区”这一城市最基本的活力单元上;三是特别策划推出了“澎湃国际街区日”及“澎湃国际街区之夜”系列活动。胡明华强调澎湃新闻将继续发挥好平台连接作用,共同为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更新路径贡献媒体力量。

上海市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
上海市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代表特别支持单位致辞。他表示,城市更新是实现人与人、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过程,这与中央倡导的内涵式发展高度契合。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静安始终以“绣花”功夫践行这份要求,把街区作为修复空间机理、重建社会链接的关键载体,让更新既有历史厚度,更有民生温度,不仅保留城市记忆,更要提升城市功能。
“澎湃国际街区日暨全球街区报告”启动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晓敏,与上海市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社长胡明华,共同启动“澎湃国际街区日暨全球街区报告”,标志着以街区为“聚场”的城市重聚正式启幕。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晓敏
(中)
,与上海市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
(左)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社长胡明华
(右)
,共同启动“澎湃国际街区日暨全球街区报告”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各部委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街区的政策和名单: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4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2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本次大会以街区为聚场,在城市更新大会既有框架下推出“澎湃国际街区日”和“澎湃国际街区之夜”。“全球街区云游”视频《有情之城》于大会现场以开场视频形式发布,系统呈现“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擢选出的街区榜样——从于“欧洲之星”停靠的交通枢纽完成“智识”和“创新”聚集的伦敦国王十字,到从“里坊制度活化石”中兴起的城市名片福州三坊七巷,大量在工业、后工业时代失去原有功能的城市街区,转变为能吸引现代人聚集、消费、体验和创造的“新磁极”,勾勒出城市更新从“保护”到“赋能”、从“重生”到“重聚”的演进图谱。
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再扩容
“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授牌仪式(第四批)”在大会现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崔愷,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孙甘露受邀担任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澎湃新闻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健为专家顾问代表崔愷院士授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崔愷
(右)
加入第四批专家顾问团
于2022年成立的“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每年广邀规划、建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领军者,为澎湃城市更新IP注入了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实践智慧。随着第四批专家顾问的加入,“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已形成10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阵容,他们与9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2位普利兹克奖得主、2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及单霁翔、郎朗等,组成城市的“最强大脑”,为澎湃城市更新IP铸就公信力的基石。
两大院士说“魅”道“街”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以《现代建筑学:从“祛魅”到“返魅”》为主题,通过“魅”这一概念性线索,解读建筑“现代性”的由来与内涵变化。他认为,建筑学一定和魅这个词有关,魅就是能够产生让人着迷、着魔的事物,而任何事情最高的境界一定是审美。常青把现代建筑学的“魅”分为四个阶段,从文艺复兴开始的古典之魅到巴洛克时期的极致之魅,从工业革命带来的求新探索再到通过萃取历史、重塑在地人文意象的返魅思潮,通过回顾现代建筑的发展史阐述建筑是受到经济制度高度制约的、最高最难的艺术。并以奉贤龙门阁(藏书楼)、汨罗屈原博物馆、北京琉璃河西周郾国都城遗址博物馆等项目的设计为例讲述中国建筑的“魅”如何表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以《街·观念更新》为主题,结合城市更新实践,阐释“街”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中的含义和内容,他表示:街既是一种线性空间,要求便捷、快速、安全,也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应该是慢下来,不要太快。街道也要有魅力、黏性、特色。街应该是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功能,也有不同的尺度、不同的特色,即便是在城市更新当中,对于街道也应该是因地制宜,要结合街道特有的定位和相应的功能做不同的街道更新。崔愷还通过北京西单路口的停车场改造、王府井商业街的临时性提升、隆福寺片区的系统更新等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细化设计让街道回归人性尺度。
大师论道阐述街区发展方向

大师讲坛现场
如何将街区从狭义的“历史文化街区”中解放出来?大师讲坛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俊杰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汪孝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桂学文共同参与,围绕“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和发展展开讨论。大师们以各自的实践和思考从历史保护、活化传承、日常生活和科技融合等不同角度,定义和探讨了中国城市街区更新之道。
全球街区操盘手瞄准“重生”和“重聚”

全球街区对话现场
城市的演进已经由地标时代迈向街区时代。“全球街区对话”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建筑师牛斌主持,济南古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济南城发古城城市更新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强,成都文旅文创投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兼成都宽窄巷子执行董事、总经理王根,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筠仑,海口骑楼老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凌红伟,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中国区主席、亚洲建筑师协会职业实践委员会委员薄宏涛共同参与,围绕街区的更新策略、流量密钥,展开跨越东西的对话。来自各个全球知名街区的开发运营主体,就街区“重生”经验和城市“重聚”进行了分享和探讨。
“2025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揭晓
自“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各地实践如火如荼,却也难免泥沙俱下。在此背景下,澎湃新闻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率先发起“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以前瞻性的视野、严谨的评审机制和广泛的公共传播,成功填补了该领域权威评选的空白。它不仅仅是一份榜单,更是一套价值标尺、一个思想平台,致力于在纷繁芜杂的实践中,发现那些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效益协同发展的样本。
“2025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于大会现场揭晓。获得2025年度特别案例·城市更新街区贡献榜样的是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历经10年完成保护修缮、整治改造、文化复兴等工作,作为中国街区更新里程碑级的作品,三坊七巷解决了文化传承与社会经济活力可持续的标志性难题,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2025年度特别案例·城市更新街区贡献榜样
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华辉发表获奖感言,他表示,三坊七巷的更新改造是福州城市更新的缩影。“我们首先委托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做好保护修缮;另外,我们也注重文化价值的挖掘,把名人的故事讲好讲透;我们还注重非遗传承,注重相关业态的培育,逐步提高文化文创类业态的比例。未来还将持续保护优先、有机更新的理念,让城市更新更有温度,让市民更有归属感。”
获得2025年度特别案例·城市更新美好街区榜样的是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海口骑楼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上海·张园、成都少城片区及宽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设计、伦敦国王十字城市更新与总体规划。这些仪态万方的街区,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浓缩与城市经济的发动机,它们用各自的更新策略说明,街区再生没有唯一的公式,但有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聚集。人、文化、产业、商业、事件,理想的街区,是相聚的发生地,也是多重聚集的复合体。
情感、美学、烟火日常下的“澎湃国际街区之夜”
随着年度榜单的发布,2025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将由“澎湃国际街区日”切换为“澎湃国际街区之夜”。在城市化的霓虹下,如何重建社会情感?在24小时活力不间断的上海张园,澎湃街区之夜邀请到复旦大学人文学者、作家、旅行摄影师梁永安,世界设计组织前主席Srini R. Srinivasan,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孙甘露,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茅善玉,将分别从情感(梁永安)、美学(Srini R. Srinivasan)、烟火日常(孙甘露、茅善玉)等维度分享街区的故事与理想街区的生长方向。
截至记者发稿,澎湃街区之夜仍在进行中,现场盛况详见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