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夜读丨回老家盖房子

母亲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偷偷看我。她说昨晚梦见老家的房子塌了,她没有地方住,急得哭了。

我明白这话是说给我听的,对她说等这段时间忙完,我就回老家建房子。母亲欣喜地反复问了几遍:是不是真的?我说是。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问我她回老家穿什么衣服好看,给老家的亲戚带什么礼物好?并立即计算起建房子要多少水泥、砖头,要多少人工,要多少钱。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跟我们在城里生活。但我知道,她的心还留在农村老家。每每说起老家,母亲都眉飞色舞,有说不完的话。她的根在老家,那里有她太多的记忆与情感。

但除了母亲的因素,我回老家的感受,也是一个动因。

于我而言,老家早已成梦中的老家,与我渐行渐远。偶尔回去一趟,也是匆匆地回,匆匆地走。每回一次,那种“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伤感就多一分,对老家的依恋就被切割掉一些。

甚至,亲人也会变得疏离。因为老家已无能住的房子,每次回去,我都借住在大哥家。大哥对我没得说,尽心尽力招待,但侄子和侄媳妇不一样。有一次我因为有事耽搁,在侄子家住了一晚。从侄子两口子的脸上,我看到了我是不受欢迎的人。第二天我还没走出大门,侄媳妇就把我睡过的铺盖拿到院子里晾晒。用笤帚拍打被子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刺耳。

如果在老家有房子,回来的时候就不用寄人篱下了。但想归想,行动一拖再拖。真正的契机,是后来我回老家参加的一次葬礼。

事情的起因是,老家的一个人去世了,临终时嘱托儿女把他葬在老家。可问题是,他生前在老家没有一砖半瓦,遗体都没处安放。几经周折,才在村头搭建了灵堂,最后草草下葬。

没过多久,老人的儿女就在老家盖了几间房。他们说,虽然现在不回来住,但怕以后像他们父亲一样,死后连个搭灵堂的地方都没有。

我想到自己,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这个世界,我在老家也没房,届时该怎么办呢?

盖房子的过程一波三折。小时候,村子里不论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修路建房,全村人都来帮忙。但现在不同,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一年到头也难得回来一趟,我只能雇人。但即使付钱,有些人正干着活呢,家里有事就丢下活跑了;乡里乡亲的,你也不好意思说。遇到脾气冲的,还可能闹翻脸。

有一天正施工,突然下起大雨,堆在地上的水泥如果被雨淋湿,就不能用。我着急得不行,到邻居家借塑料布。他们家的塑料布闲置着,可不愿意借。最后我只好花钱买下来。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有的人家埋怨我拉材料的车走了他们家门口,说把他们家的路压坏了。房子旁要修排水渠,周围的住户不愿意了,说我把水排到他们家了……真的是麻烦事一堆。

好在房子终于建成了。看着崭新的房子,我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以后再回老家,可以住进自己的房子里,不用看人脸色了。我百年之后,儿女不用因为没有地方给我搭建灵堂而犯愁了。

或许更深一点说,我在老家建房,只为给漂泊的灵魂留一处根脉,让童年的月光,母亲燃起的炊烟,还有乡邻的吆喝,都能在青瓦白墙间继续生长。也许某一天,当城市的喧嚣让人疲惫,推开老家的木门,我仍能听见泥土与血脉共鸣的声音。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吧!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