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Coco来到我家,是“两易其主”。
它两个月大时,朋友在垃圾箱旁捡到了它,给它养好了伤,治好了病,还培养了它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朋友要做妈妈了,家里人手又不够,而长成了少年的Coco却需要更多的户外运动时间,朋友只好忍痛割爱,托我照顾,我又刚好辞职在家,缘分就这么发生了。
不想让Coco有再次被“抛弃”的感觉,我对它可谓是极尽“纵容”之能事。朋友从我家离开时,它扒着门哀嚎,为了帮助它认清现实,我跟着它出去,任由它在主人停过车的地方来来回回地嗅,它不愿离开,我就耐心等待。我给它准备丰富的食物,让它的味蕾走出了狗粮的一统天下;我由着它去选择遛弯的路线,一玩泯千“愁”;我还给它约上合得来的同类,去草地上抢球、撒欢、疯跑……
Coco投桃报李,很快就跟我特别亲。它的目光就像是长在我身上一样,我走到哪里,它便跟到哪里。我伏案工作时,它就躺在我脚边上。我伸手摸摸它,它一个翻身,四脚朝天,肚皮一览无余。见我午休,它体贴入微,保持静默,直到我醒来,它才欢天喜地,一跃而起。我出门了,它趴在门口,郁郁寡欢,望穿秋水;终于等到我回家,它上蹿下跳,开心得直打转转,我瞅准时机,顺势而为,很容易就教会了它拿拖鞋。
作者供图
Coco亲近人,也懂规矩,会看人脸色。我们吃饭时,它一脸恭顺的样子坐在一旁,实在馋了,会用前爪扒拉我手臂,提醒我它的存在。但只要我喊它坐下,或只需看它一眼,他就会后退几步,重新坐下,静静等候。如果时间长了我还没搭理它,它便暗戳戳地往前挪几步,再挠挠我,还把头靠在我腿上,求安慰,求关注。
“讨好”也许是Coco的一种生存策略,但如果它真这么想,就是杞人忧天了。它一到我家便成了全家瞩目的中心,弟弟带它出去玩,给它洗脚,吹干,毫无怨言;哥哥教它握手,陪它玩玩具,乐此不疲;就连一直反对我养狗的先生见了它也是毫无原则地宠溺,对于Coco在床上睡觉的习惯,先生只能勉强同意在床尾给它铺上线毯划出势力范围。看见Coco腾空而起,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我指定的地方,他连连惊叹,直夸它聪明。等到他发现Coco会偷偷从床尾挪到床头,“无计可施”的他一边痛骂这哪里像狗啊,一边还给Coco留出位置。
Coco的到来,缓和了家里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剑拔弩张的氛围。我以Coco的口吻建议哥哥去睡觉与我直接催哥哥去睡觉,语气有天壤之别;Coco每天热烈欢迎高中生哥哥下晚自习回家,对他没有要求,不计回报,不讲任何条件,这种无私的爱,让哥哥倍觉松弛。尤其是Coco不会问哥哥作业做完了没,不会提醒哥哥早点睡觉,不会啰哩啰唆讲道理。没有冲突,没有忧伤,没有撕心裂肺的场面,这和谐、安宁,这自由的气息和牧歌的境界,只有Coco才能给予。
然而,如果你认为养狗全是这样温馨的时刻,那就太不懂狗了。
Coco的温顺和温暖是真的,它的个性和野性也不言而喻。它拆家,如果运动量不够,它独自在家时,撕地垫、刨床单、咬沙发,应有尽有,各种纸屑、絮团、垃圾,遍地开花,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罄竹难书。它肆无忌惮搞破坏,还明目张胆不认错,我拿着絮团,气急败坏,问它这是干什么,它把脸扭向一边,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估计它还很委屈——谁让你们关我那么久?哼!
它还会突然扯起嗓门对着大门狂吠,其实家里毫无动静。我一开始不懂狗,不知道这是它看家护院的本能,也不知道它能听见人听不到的细微声音。我先是好言好语让它不要叫,但并不奏效,便拿空塑料瓶威吓它。可它倔强得很,离它近时,它甚至龇牙咧嘴,企图反抗,“狗急了还会跳墙”,一点儿不假。
最让我没有想到的是,Coco记仇,而且那仇怨一旦结下,便再无和解可能。它是在掏垃圾桶被我教训,摆出“飞行耳”时,认识楼上邻居何姐的。何姐家有条大黑狗,Coco闻到她身上有狗狗的味道,对她的敌意并不小,但何姐锲而不舍,亲近它,抚摸它,还赞美它。情绪低落的Coco遇到了如此讨好它的人,就像是遇到了救星,它突然就改了性情,往何姐身上跳,往她怀里钻,还抬起头伸长脖子往她嘴边凑,像是跟亲人诉苦一般,最后竟然和何姐难分难舍,何姐实在要走了,它居然跟着出了大门。
都说狗狗最忠诚,我很好奇想看看外人能不能把它带走,便由着它去了。可转念一想,何姐家里的大黑狗孔武有力气势汹汹,再加上领地意识的驱使,有可能伤着它,便赶紧乘电梯跟着上去。果不其然,一进电梯便听到了大黑狗粗暴蛮横的叫声和Coco仓皇凄厉的惨叫。电梯门一打开,Coco逃也似地冲进来,狼狈不堪,狂吠不止。
幸亏何姐早有准备,没让猛冲出来的大黑咬着它。但Coco丝毫体会不到“虎口脱险”的幸运,它的记忆里只有一片真心被辜负的愤怒,有祸从天降劈空而来的防御和恐惧。从此,它与何姐和大黑就结下了梁子,有了隔阂,一见面就不依不饶,凶神恶煞般狂吠。不管过了多久,不管何姐再怎么讨好它,接近它,Coco就是不想听,也不愿听,它狂叫着,对峙着,抵抗着,拼了命似的想要挣脱绳子上前扑咬。谁说狗是无条件对人好的?谁说狗天生媚骨喜欢巴结人的?它摇尾乞怜,但也有铮铮铁骨的一面,它乖巧忠诚,但也有倔强粗暴、不服管教的时候。
这便是生命的棱角,这棱角提醒我们狗狗不只是提供情绪价值的萌宠,不只是毛绒玩具般的扁平存在,它还有另一面,尖利、倔强、愤怒、破坏、抗争——而这,恰恰是它内在生命主体性和完整性的体现。
理解了这种棱角,理解它那有限条件下的生命尊严和自由,我们就不会简单粗暴制止它的吠叫,不会把它拆家看作是十恶不赦,不会因为它掏垃圾桶而惩罚它,不会牢牢地限制它,打断它,安排它,杜绝它负面情绪的表达。
豁然开朗,这何尝不是对待浑身是刺的青春期哥哥的应有之义!
因为懂得,所以悲悯。尊重狗狗生命的棱角,就应该允许狗狗在公共安全的范围内释放野性。它刨地时飞溅的草屑,奔跑时矫健的身姿,会友时眼中的光彩,甚至是它闻到异性大便的气味时,就地倒下,沾在身上的阵阵臭味——
那欢快劲儿,那机灵样儿,你忍心拒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