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夸克 AI 浏览器全面升级,可随时唤起千问

2025-11-26 14:55:20

现在的浏览器,越来越「重」了。

写方案要开着 Word,查资料要切回浏览器,回消息又得跳到微信。屏幕被切得支离破碎,注意力也跟着碎掉。每次想让 AI 帮忙,都要先经历一番「寻找 AI 在哪里」的折腾。

这周,我试着把主力浏览器换成了全面升级的夸克 AI 浏览器。

d6274656c3229f2ce016a5a0a3735b74

体验下来,背靠阿里 Qwen 全球大模型,全面融合千问 AI 助手的夸克,发布六大千问 AI 套件,实现系统级「全局 AI」的创新产品形态,随时唤起千问,一句话帮你干活,效率拉满。

用户无需切换标签或应用,就能唤起千问读屏、快捷框、侧边栏、悬浮球、划词、截屏进行提问、协作……主打一个条条大路通千问。

它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在对标 Chrome 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想让 AI 成为你的「最强外脑」和「随身助理」。

体验随时桌面唤起千问方式后,让我彻底告别传统浏览器

先说最核心的,随时桌面唤起千问,这也是夸克和 OpenAI 前不久发布的浏览器 Atlas 最大的差异点。

Atlas 的理念是让 AI 成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但它的实现方式相对保守,更多是在应用间调度。

而夸克则更激进,从底层架构彻底让 AI 融入浏览行为、以全新 AI 交互形态的出现,手撕传统浏览器,随时随地唤起千问 AI 助手,实现「边浏览边对话、边看边总结、即问即答」的丝滑体验。

举个实际场景,只需随手按下快捷键,就能让千问帮我列一个关于「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论文大纲,从而构建起连贯的学习工作流。

5eecdaf48460cde58b535e073ef9ecfb8b51096783e198d975b8339e1c4c2483e15a3d9a9511aee6d08509556868857aa156a98577f418d5672ff2b8f2b182f23f315c17a14a33ddcd71485795c4bd164f5c24663ccc172689990de8eb5dbe7f

这种「无感接入」的设计,才是系统级 AI 浏览器的真正价值。

一个侧边栏,干掉你一半桌面操作

如果你的日常就是跟一摞摞 AI 技术论文打交道,英文不是很好,我们可以让「千问侧边栏」直接翻译、并总结核心观点。甚至让千问基于文档内容继续深挖准问,完全不用复制-粘贴-复制,也不用离开当前的标签页。

17

同理,阅读各种新闻资讯时,看到某辆新车发布,我们可以直接问千问侧边栏的「这款车适合哪些人使用?」。千问不仅分析当前页面,还能结合背景知识给出对比,省去了开新标签搜索的麻烦。

5eecdaf48460cde58b535e073ef9ecfb8b51096783e198d975b8339e1c4c2483e15a3d9a9511aee6d08509556868857aa156a98577f418d50ed279b324ec59fb4e8a9d3f9b5ba80cad1fdc0b3e846b7ea7b1376edf087aa558fac53374a953c7

刷各种网页自然也是刚需,但信息量一多,自己逐条看、逐个理解既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时候就可以果断交给千问来处理,它也能提炼重点。

jieping

千问侧边栏最妙的地方是边浏览边对话、边看边总结。传统浏览器要么让你切标签, 要么跳转新页面, 而夸克 AI 浏览器的设计让交互足够丝滑, 你几乎感觉不到在「使用 AI」。

截图即答案,划词即解释

遇到图表,截个屏,框选区域,千问直接解读数据趋势、图表含义。看到一些复杂的 AI 图片,也可以让它帮忙「整理图片中的动物职业,并翻译成中文」,千问立刻给出结构化总结。

5eecdaf48460cde58b535e073ef9ecfb8b51096783e198d975b8339e1c4c2483e15a3d9a9511aee6d08509556868857aa156a98577f418d5b4af87da6f90906c8b024d128cc59388a5481200b8c4df7dd35857d32b661384ac261dc2b1f3f5d7 5eecdaf48460cde58b535e073ef9ecfb8b51096783e198d975b8339e1c4c2483e15a3d9a9511aee6d08509556868857aa156a98577f418d5cac03c5107b113214b029724c5239f81c7bbfd094c3f3e791467905cc78a2d040f57d18830ed515f

截图提取图片文字也很顺手。

我随手截了一张三宅一生曾经客串出现在苹果「Think Different」广告宣传活动的广告语,它就能准确识别这是苹果的广告词,并给出解释。

5eecdaf48460cde58b535e073ef9ecfb8b51096783e198d975b8339e1c4c2483e15a3d9a9511aee6d08509556868857aa156a98577f418d52b15aa8d21291e8c9953a43e52efe32d83027a7f985d58793a36166c3bde5f76b0608625b757d55f

在逛知乎时,看到一些不懂的词汇也能直接划词, 千问自会弹出解释。想追问也行,这体验四舍五入等于冲浪时随身带着一个「AI 辟谣器」。

5eecdaf48460cde58b535e073ef9ecfb8b51096783e198d975b8339e1c4c2483e15a3d9a9511aee6d08509556868857aa156a98577f418d5eece1297e537d5caabd7110b8398e2790fd19592521333d02c5fc503cf0fbff50ae3d0ee6eb45ef9

此外,更进阶的场景是「千问读屏」功能。

这个功能的意思是,千问可以「看到」你电脑屏幕上的任何内容,它不仅能与 Microsoft Word 和 WPS 等应用深度联动,还支持快捷划词提问、截屏提问等操作。

简言之,你在用 Word 写文档、在 Excel 做表格、千问都能理解你正在做什么,并基于屏幕内容给出建议。诶,用着用着,真有种生活工作搭子的感觉。

5eecdaf48460cde58b535e073ef9ecfb8b51096783e198d975b8339e1c4c2483e15a3d9a9511aee6d08509556868857aa156a98577f418d5ce6b89964283e6cb366b55969b53aa19c9701e942175d2eac5fc4024098b7c8ce75c8835e3ed42f7

比如我在 Word 写东西,让千问把屏幕上的《蜀道难》改写成剧本,它立马开写。这套联动还能把截屏、划词、共享的内容自动同步到侧边栏,让你能无缝追问。

5eecdaf48460cde58b535e073ef9ecfb8b51096783e198d975b8339e1c4c2483e15a3d9a9511aee6d08509556868857aa156a98577f418d511098c4dde5d826e6e6c76b30f872e805eaf33bdc1a9ccad7da424de8ae9fe78f7aae4f889dc8318

让 AI 替你干活,一句话的事

除了侧边栏等方式,唤起千问的方式也灵活多样。

比如按下「Alt + 空格」(Mac:option+空格),然后在搜索框里直接说人话就行。

「帮我写一份 iPhone 18 Pro 产品发布会邀请函」「把这段翻译成英文」。这种一句话叫 AI 干活的模式,直接取代传统搜索那堆蓝色链接,从查资料到写文案、从总结到翻译,全程闭眼托管。

5eecdaf48460cde58b535e073ef9ecfb8b51096783e198d975b8339e1c4c2483e15a3d9a9511aee6d08509556868857aa156a98577f418d5faadc117fbea236d318e6ea6916cdae62e5e8c3ba53adaa1c1f93fa23ae0696153fee48d5fb0c2ed

它甚至能一句话做表格、一句话生成 PPT,或者直接转换格式,比如把黑板照片里的字直接提取成 Word 文档。

heiban

要做到这样其实并不容易,离不开千问对浏览器场景的深度定制。

它能理解你的意图、网页结构、上下文关系, 真正做到即问即答。

除了 AI 能力,浏览体验也没落下。

夸克的标签管理做得很聪明。自动分组、按域名排序,还能识别高内存标签自动优化。实测开 30+ 标签,主打一个纵享丝滑。

5eecdaf48460cde58b535e073ef9ecfb8b51096783e198d975b8339e1c4c2483e15a3d9a9511aee6d08509556868857aa156a98577f418d53cdf9e72a03ca213f40ef8da1467fa5287d6ac0afeca3fd64d540c46295ce0bf57759498b74cfd3c

还有一个让人特别惊喜的地方,就是连文档的编辑也下了不少功夫。试着直接把 PDF 拖进夸克 AI 浏览器, 直接打开、标注、编辑、转格式,无需下载。

PDF

查资料时直接批注,外文 PDF 还能直接对照翻译,省下的时间都是生产力。

57

从官方 Demo 来看,跨设备隔空传文件更是顺滑。文字、文档、大文件都能手机电脑无缝传输,100G 文件也不怕。网盘整理也变得智能了。一句话就能搜到文件,不用再翻来翻去。

31 30

这些听起来都是细节,但加起来就是巨大体验差异。

对齐 Chrome 的性能标准后,夸克给你的是更极简的界面、零广告干扰,以及更轻的内存占用。当你习惯了这种清爽, 再打开某些国内浏览器, 满屏的推荐信息会让你怀疑人生。

哪怕是放在国内一众老牌浏览器里,这种克制也是值得表扬的。而当 AI 成为浏览器的底层能力,配合这些生产力工具,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流程被彻底重构了。

标签页的尽头,是 AI 的起点

用了几天夸克之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当 AI 真正融入浏览器,它到底在改变什么?

答案可能比想象中更深刻。

过去 20 年里,浏览器的形态几乎没变。1995 年,比尔·盖茨在一份备忘录里写道:微软将操作系统作为人机接口,从而控制整个微机行业,而网景则控制了人们通向互联网的入口。

谁控制了入口,谁就能定义规则、分配流量、获得数据。2010 年,Chrome 成为稳定支持三个平台且拥有书签同步功能的浏览器。但即便如此,它的交互本质仍然是 1995 年的逻辑:

用户负责提出问题,浏览器提供零零碎碎的回答。

5eecdaf48460cde58b535e073ef9ecfb8b51096783e198d975b8339e1c4c2483e15a3d9a9511aee6d08509556868857aa156a98577f418d5203a8832b0dffdcdeab4e994721ddb3c6d6e5ddd4bdebee6682a324f23aaafc0083d08b076b8e4d0

你依然要在多个标签页之间来回切换,手动拼凑信息,自己综合结论。这个模式延续了近 30 年,直到 AI 出现。夸克这次做的事情,本质上是在挑战这套交互范式。

通过千问读屏、悬浮球、快捷键,千问已经跨出了浏览器窗口的边界。

你在 Word 里写文章,在 Figma 里调布局,在任何一个应用场景里,千问都能理解你正在做什么,并给出针对性反馈。AI 不再局限于某个应用内部,成为整个系统的基础能力。

1 20 2 16 3 18 8 15 5 16 6 14

为什么是夸克先做出来?有几个原因。

首先,这与夸克的用户基础和战略定位密切相关。

随着阿里千问与夸克 AI 浏览器深度融合,也正式成为超 1 亿电脑用户的桌面级智能助理,这个量级的用户基础,意味着夸克有足够的场景数据和反馈来打磨产品体验。

浏览器作为电脑上最核心的入口,几乎涵盖用户获取信息与执行任务的所有场景。而 AI 在这个场景下的能力空间巨大,也标志着阿里巴巴千问正加速实现对 C 端场景的全面覆盖——从移动端到桌面端,从对话框到操作系统级的全局调用。

130

此外,浏览器的智能化上限,取决于底座模型的智商。

夸克直接接入了阿里 Qwen 全球领先大模型,这意味着它处理中文长文本和复杂逻辑推理时,天然就有语言理解上的优势。毕竟,模型能否准确理解语境,直接决定了体验的质量。

一键唤起是普通人的刚需,而做到全局唤起千问、千问读屏这类功能,需要深入操作系统底层,依赖于阿里的资源支持,夸克才敢于在这个方向上持续投入,而不是浅尝辄止。

与此同时,在隐私敏感和追求效率的当下,夸克选择了一条「反直觉」的路径——无广告、极简界面、内存优化。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他们不需要 100 个插件,他们只需要一个能搞定 90% 麻烦事的 AI 按钮。

当然,坦诚地说,夸克面临的挑战也很明显。

Chrome 强大的插件生态和用户长期的使用惯性,是任何挑战者都难以短期撼动的壁垒。对于重度依赖特定插件的极客用户,迁移成本依然存在。用户对国内浏览器「大杂烩」的刻板印象,也需要夸克持续的克制来打破。

但无论如何,AI 浏览器显然是个趋势。

Chrome、Perplexity、OpenAI 都在做类似的事,国内浏览器都在跟进。

夸克这次的战略升级,选择主动出击抢占身位。依托通义千问 Qwen 在全球大模型评测中的强劲表现,夸克把浏览器从「浏览网页的辅助工具」变成「系统级的任务助手」,率先给出了 AI 浏览器未来形态该有的样子,也有利于它在这一赛道的早期阶段建立心智优势,并在下一轮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124

而这个逻辑一旦成立,接下来的演化就清晰了。

你看论文时可以随时唤起 AI 解释概念。写代码时可以随时让 AI 审查逻辑。做设计时可以随时请 AI 给出建议。所有这些场景的共同点是:AI 理解你正在做什么,知道你需要什么,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

如果说 Chrome 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好浏览器,夸克则给 AI 浏览器打了个样板,放眼全球,都是领先的产品形态。未来的操作系统,将是以「任务」为中心。当你遇到问题,本能反应不是打开搜索引擎搜一下,而是唤起 AI 问一下。

这条路难走,因为它需要更深的技术积累、更克制的产品设计、更长期的用户教育。 但一旦走通,壁垒也会更高。

毕竟,习惯才是最难被撼动的力量。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