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会换届选举不足一个月便举行投票,港府连办39场论坛造势,却传出不少负面消息,包括只准官办论坛,临时叫停三家电视台筹备中的选举论坛,有「只许州官放火」之嫌;传媒更发现,有出席论坛助选的市民,连候选人的名字也说不出,而相关报道更被火速下架;最普遍的批评则是论坛候选人均是「零互动」和「零质询」,被指欠缺可观性。不过,负责办选举的高官则满意官办论坛的效果,称达良性竞争目标。
港府在周一(11日)确认 161名候选人全属「爱国者」的首日,已随即安排身为政府部门的「香港电台」启动选举论坛「攻势」,连续二十日举办39场「爱国者同心治港」论坛,让候选人可以在官方选题和安排下发表政纲。由在三个选举界别中竞争相对激烈的地区直选组别打头阵,於五天内分上丶下午场,为十个地区选区举办论坛。
根据已举办的八场选举论坛,在形式上与以往类似,除让各候选人介绍其政纲外,更设有提问丶辩论丶跟进及总结四个环节;但细节却与过往大不同,包括论坛主持并非由资深传媒人担任,而是改由没有新闻经验的艺人代替;在论坛开始时,会要求在场候选人的助选团和支持者齐喊三次「投入选举,共创未来」的口号,而非喊候选人自己的选举口号;首日论坛的辩论环节,更出现候选人各自表述已预先准备的问题和答案後,「零质询」和「零辩论」的情况。
负责主办选举的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直言「效果理想」,指论坛能让候选人有机会充分展示政纲和对不同议题的看法,强调选举论坛是良性竞争和交换意见的场合,已做到让外界加深认识候选人的效果,达到当局的目标。
不过,在周二(12日)的选举论坛后,有电视台访问多名出席论坛的助选市民发现,出席助选者叫不出候选人名字的情况;也有助选团成员承认,是经同乡会安排参与论坛和助选;更有出席的选民指出,论坛安排过于仓促,他们只是突然被叫来出席活动,不清楚活动的细节。
更惹争议的是,上述报道在播出几小时后,内容被大幅修改,有关出席者负评论坛和叫不出候选人名字等访问内容,分别在该电视台的官网和社交平台专页被下架,只保留候选人和官员等的报道内容。
「压力非常大」致取消民办选举论坛?
此外,《明报》今(13日)早的政治专栏引述消息指,无线(TVB)丶有线和Now TV三间私营电视台筹备中的选举论坛,周一突然全部被叫停。该报引述消息人士解释称,现时距离选举只余下三周半的时间,若候选人要出席六至七个论坛,压力非常大,希望候选人把精力留在拉票方面。消息更透露,有候选人连官办的选举论坛也不想出席。
至于首日论坛候选人「零辩论」和「零质询」导致内容沉闷的问题,该专栏引述消息指,论坛是由港府主办,已向各候选人建议,要增加「良性互动」。至於有出席者指通知时间仓促,则是因为论坛安排时间紧迫所致;而有出席者并非当区选民,亦是预期之中,认为外界毋须过分吹毛求疵。
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九龙东的陈进雄今早亦向网媒《集志社》证实,曾收到私营电视台邀请出席选举论坛,但在本周初被告知因为候选人出席者不足而要取消。他对此感到无奈,强调自己没有政党背景,很希望出席选举论坛宣扬政纲和理念,没了私营电视台举办的论坛,会影响他的选举宣传。
在选举论坛负评如潮之际,有多次选举经验丶曾任香港最大政党民建联的创党主席曾钰成,今早亦在报章撰文讲述过往论坛的好处。他忆述,过往自己经常以选举论坛上的唯一「亲中」代表而要以一敌众,并逐一点名以往在论坛上遇到的「对手」,形容最乐意与李柱铭辩论,指对方用「妙语」讽刺民建联,能引发他思考应如何反驳和应对。
资深媒体人吴志森在他的频道上批评,官办选举论坛中,候选人讨论的问题全由港府设定,经过筛选后再筛选,又有高官监场,更起用艺人担任主持,同时叫停民办媒体举办选举论坛的安排,是要做到选举绝对受控丶不会「出界」的目标。
他更指出,论坛上主持人要求在场人士齐喊推动选举的同一口号丶候选人所谓的质询「答非所问」,以及出席者不识候选人名字的报道被下架等事件,不仅未能炒热选举气氛,更凸显这次选举的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