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如果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怎样把画画好?

这个问题乍看下去有点无厘头,但是背后有个很重要的点我想让你们了解。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下列的画哪个你感觉最好?

v2 519e2526c8f605a964790aa28ee8392b 720w
拉斐尔《椅中圣母》

我估计都会选 D 吧

我们再加点难度:

v2 90c468e6c36d9d610039e5038e9940d9 720w
梵高《杏花》

我猜大部分的人也会选 D

那么下面这幅呢?

v2 3b60018454452fa618667796d9fe4b0e 720w
蒙特里安《红黄蓝的构成》

应该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 D。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熟悉的人物画像,抑或是方向性没有那么强的花卉,我们其实都能本能地选出有些绘画更好看。这背后是我们人类视觉天然的习惯造成的:圣母像要正,我们才能精准进行视觉交流;杏花的光影关系也暗示了视觉习惯上的头重脚轻带来稳定性。

那,为何蒙特里安的画,依旧具有方向性呢?

或者说,我们的视觉审美为什么会因为这几个红黄蓝的不同位置而发生改变呢?

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现代设计刚刚诞生之初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抽象本身就具有美感。

而蒙特里安在做的,其实就是在三原色红黄蓝与黑白这些抽象的元素之间找到这种美感,我想这也就是这道题询问的核心。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 人类视觉的平衡结构

首先我们人的眼睛天然会对画面进行平衡评估,举个例子:

v2 988dfdab3565ad9ee02714e35fea7095 720w

画面中一个黑色及灰色等大方块,我们的视觉会天然的觉得画面向左侧倾斜。因为黑色显得更重。而我们如果想让这个画面产生平衡,要怎么做呢?

v2 3c944ee3af59fe273550733624327b95 720w

没错,就是把黑块缩小,灰块放大。这样我们视觉大概能够感受到左右平衡。当然,黑色跟灰色对于色彩而言其实是明度,当我们将色块换成彩色,这种现象依旧存在:

v2 5c3e9bd44e54f7ab64ab488478073ff2 720w

蓝色看上去会比红色更重,暗色也比亮色更重。为了将色彩的平衡程度调整得更和谐,我们就需要对色彩的面积进行再分配:

v2 62adc704743bc049b9cc72327f30fd09 720w

当需要用到三原色红黄蓝的时候,为了平衡这三种颜色。蒙德里安将大面积的红色置于右上方,左下方则以小面积蓝色和右下方的黄色形成呼应。红色虽占据主导,但通过位置偏移(远离中心)和灰白色块的分散布局,其“重量”被其他区域的色彩合力平衡,形成某种类似杠杆原理的视觉均衡。

v2 98969af8d65b7836fd72a93008fc5cbc 720w

但是这个时候画面依旧略显单调,色块之间冲突感比较强。

于是,黑色线条出现了。

v2 a33875cbe79570e97b6ca47f6c907155 720w

它们将画面分割为多个矩形区域,每个色块在闭合的边界内形成独立单元,减少了色彩间的直接冲突。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使观者将注意力集中于局部平衡,而非整体混沌,从而强化稳定感。

这种勾黑边去平衡色彩的手法当年梵高从日本浮世绘中习得,深刻影响西方艺术。

v2 fb8f42361a522c1340cce20d11ebcff6 720w

v2 2b145300d268cd2e2c4b4e0fd6831731 720w
蒙特里安《红黄蓝的构成》

现在,再让我重新来看这幅画。

艺术家其实在探讨的就是,如果画面中只有红黄蓝三种最基本的三元素。那么这些所有元素(形状、色彩、位置)如何进行绘画才能通过人类视觉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平衡。这种平衡并非物理对称,而是“各方向力相互抵消后的动态稳定状态”。

我们今天看来可能这种画面视觉刺激可能已经过时了,毕竟这是一百年前现代艺术刚兴起之初的平面艺术形式。但是在当年,这种视觉表达是很新潮的,也深刻的影响了很多设计。

比如学建筑的应该知道的施罗德住宅:

v2 dc6ff746d06df91c4dd75aea8a4da032 720w

比如学工业设计都会在教科书里看到的红蓝椅:

v2 5b5ff21b0e458892332369beb98df830 720w

当然还有学时装的会在教科书里看到 YSL 出的著名系列:

v2 77ee6d8b8d1e3a4671d9fe85c02b6199 720w

当年登上过 vogue 的九月刊。

v2 c1a9f05842ec66e3c8d32eef1d545f16 720w

香奈儿亦也出过这种经典的视觉配色风格:

v2 1ad178527553899651bfa3ff516cadf2 720w

几个不同领域的设计经典之作不约而同的对蒙特里安的风格进行再演绎,并不是因为这种红黄蓝的配色系统是多么“好看”。更重要的是这种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就能把画面表达好的道理。

这背后是我们人类从蒙特里安这种极度抽象思维中诞生了现代设计的审美意识。

就像我开头举的三个艺术例子,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前两者在“画什么”。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绝大部分人才能对这样的画面进行审美:圣母画得多么的有母性,圣子画得多么可爱,杏花在蓝天下多么的有生命力 等等等等

v2 3f45f5763b75e097be2faf1070c87fe3 720w

然而,到了蒙特里安他开始分离出颜色,形状,比例,质感这些抽象的元素本身,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也能传递出美感。我们根本不需要真的必须要画个人,画个花才能真的传递出美感。

这种意识,直接影响了德国的包豪斯,影响了我们现代设计的进程。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基础,

我们今天才会去讨论为什么苹果的曲线比别的品牌手机的曲线更好看。

v2 ff9ac5be788d2c98c0d7aba63a3a16ad 720w

我们会去讨论小米花了几百万设计的新 logo 到底好在哪里。

v2 29c020b0979edc046251ebceb1bbeea3 720w

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我们有了对形态颜色比例这种抽象事物的审美系统之后才诞生的。

我想,这就是这道题我认为你应该知道的事。

以上~


btw,欢迎关注我@石韦

设计|生活|时尚|文化|AIGC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