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微笑让世界连接:上海世博会15年,看各国家馆工作人员肖像

澎湃新闻 摄影:高剑平 视频制作: 吴栋 龙慧  海报设计: 王煜      背景音乐:《We Are The World》(04:11)

2010上海世博会,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齐聚上海,位于南浦大桥至卢浦大桥的5.28平方公里区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今天,上海世博会已经过去15年了,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之中,但这些照片告诉人们,我们的微笑尽管微小,它依旧是世界的通用语言,让求同存异的人们走进彼此。

时任《东方早报》的摄影记者高剑平穿行在这个“小世界”里,各个国家馆里的多元文化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各国工作人员的热情。他们朴实、真诚,全心全意地帮助游客们体验原汁原味的本国文化。高剑平用手中相机记录下了那一刻他们的笑脸。

“实话说,在我举起镜头的时候,我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会以怎样的表情面对我的镜头。但随着我越拍越多,我发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微笑地面对着我的镜头。”高剑平说,“上海世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那年还有世界杯,我在西班牙馆看了决赛,身边坐着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他们一起喝彩,一起欢呼,那个氛围让我深受感染,让我感到我们所有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相互连接。”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工作人员。 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安哥拉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奥地利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巴林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俄罗斯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法国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这些照片显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的特征,包括种族、肤色、妆容、配饰等。高剑平用平视的视角拍摄了每个人。那一刻,肖像里的他/她既是一张国家/地区人群普通的脸庞,亦是一次与个体的偶然的邂逅和不可复制的表现。罗兰·巴特认为,肖像照片里的人同时是四种人:被摄者自以为是的那个人,被摄者希望人家以为他是的那个人,摄影师以为被摄者是的那个人,以及摄影师用以展示其艺术才能的那个人。在这些照片里,拍摄者与被摄者达成了“默契”,他们身上的这“四种人”通过不同的“微笑”表情连接到了一起。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库克群岛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马耳他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马里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美国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来自叙利亚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resize,w 1024

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的工作人员。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一张脸的肖像究竟能有多少意义?或许肖像照片难以抵达一个人的本质,就像人要认识另一个人的本质那般困难,因为这个世界上“异”本就存在,但就像在获得一张肖像照片过程中,摄影者和被摄者为了一个瞬间所产生的默契,某一刻,他们的共识被轻微达成了。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