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世界报》报道,上周四,德国国有能源公司SEFE(前身为Gazprom Germania)在米兰能源展会上与中国石化旗下贸易公司UNIPEC签署全球液化天然气(LNG)合作协议。双方强调将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市场互补优势,优化LNG组合并提升效率。专家表示,该协议可被美国解读为德中共同挑衅美国。
上周四,在米兰举行的国际能源博览会“Gastech”上,SEFE首席运营官巴尔诺与中国联合石化公司(UNIPEC)副总经理王玉宁举行会谈。UNIPEC是中国石化集团(SINOPEC)旗下全球领先的能源贸易企业之一。双方签署了一份“全球贸易合作协议”,旨在“正式化并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上的合作”。
根据双方声明,这一合作旨在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范围遍及全球:“通过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充分利用各自的互补优势,两家公司力争优化现有和未来的液化天然气组合,并开拓新的增长机会。”
巴尔诺在米兰表示:“这一协议标志着SEFE与UNIPEC伙伴关系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整合优势,我们将提升客户的能源供应安全,并开拓新的协同效应。” 王玉宁则表示:“签署这一协议是推动我们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一步。”
不过,声明并未说明这一战略伙伴关系在操作层面将如何落实。德国和中国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主要是买方,而供应方则由美国和卡塔尔主导。如果双方打算在价格和采购量上进行协调,这几乎等于组建一个采购联盟,这显然会损害美国利益,并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
SEFE在接受《世界报》(WELT)采访时强调,所有交易活动都遵循国内和国际法律:“价格或数量方面的协商显然不在协议范围内。” 据此,合作重点并非采购环节,而是双方在液化天然气贸易中的中间商业务。
德国SEFE高管巴尔诺宣称,通过与中国的天然气协议“增强客户供应安全”,这一点乍看之下颇为反直觉。毕竟,德国能源与安全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中国已经主导了从太阳能电池组件到电池原料、矿物和稀土在内的大多数能源关键部件的全球供应。
签署这一协议的时机比较敏感:不久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刚向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未来三年从美国采购价值7500亿美元的能源,但该承诺被批评为缺乏执行力。因为欧盟委员会主席根本没有权力对石油、天然气和铀的采购做出承诺:布鲁塞尔当局既没有预算,也不是市场参与者,更无法左右欧洲企业以何种价格、向哪家供应商采购多少能源。如今德国却与中国达成实质性能源合作,可能引发华盛顿不满,并为特朗普提供加征关税的借口。如果欧盟无法履行这项巨额采购承诺,特朗普随时可能将其视为“违约”,并以此为借口实施更多制裁或提出新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国有企业SEFE在特恩伯里会晤后不久便与美国的竞争对手中国达成液化天然气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显得格外敏感。给特朗普的是空话,给北京的却是实打实的交易?华盛顿会作何反应,目前尚未可知。
SEFE全称为“欧洲能源安全有限公司”(Securing Energy for Europe GmbH),前身是俄罗斯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的德国子公司Gazprom Germania。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为了保障德国能源供应,该公司首先被德国政府托管,随后直接被征收国有化。
自此,SEFE完全归联邦政府所有,类似的还有从E.ON集团拆分出来并因同样原因被国有化的能源企业Uniper。在SEFE的监事会中,联邦经济与能源部(BWME)的一名处长代表政府履行股东职能。